第四二八章 关押(2/3)

故在执-法时,会对每一桩具体事件都进行分析,综合考量其性质而制定方案,再指挥生化仿真人、武装机器人去执行。

具体到“预防性干预”,原则也一样,倘若干预的代价小于预期损失,则坚决出击,反之则暂时按兵不动。

但凡一切以居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为重,任何矛盾、冲突,都可迎刃而解。

进而,在全方位、无死角、不可抗的规则维护体系治下,从西历1491年起,大区内的所有定居点内,秩序很快就进一步好转,不仅严重暴力事件接近于零,就连轻微的违规事件也越来越少。

这,并非定居点内的居民,自律能力飙升,也非教义发挥了莫须有的作用,而是在100%发现、100%打击的体系之下,任何犯罪都成为了一桩赔本买卖。

但凡理性之人,权衡利弊,也不会再贸然犯事,而会友好协商解决。

至于在这一体系之外,另有某些因素,会让人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譬如酒醉,譬如叶子,在定居点就完全管控起来,嗜好者只能在指定地点有限摄入,并原地等待,只有在血液浓度、意识程度检测达标后,才准予离开。

不仅如此,诸如高糖分、盐分食物的过量摄入,长远看来对健康不利,损失可用人口、增加医疗支出,也会严格管控。

衣食住行,定居点内的每一项日常,看似没有任何法条约束,实际都处于“一句话规则”的约束范围内,在这种态势下,岂但犯罪,其他任何不利于个体、进而也不利于总体的负面行为,都将逐渐在定居点中绝迹。

不过除此之外,以上千定居点的规模之大,也特别注意到一些极端案件,并非“一句话规则”能够杜绝。

这一点,浏览过报告后,方然就想到联邦历史上的诸多案例。

一言以蔽之,法条,判决,监狱,乃至刑场,理论上也无法百分之百杜绝犯罪:

因为某些人类个体,他们、或她们的意识活动,本身就是扭曲的,只要有任何机会,就将不顾一切的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不管怎样一定会犯罪,这些人,有如蛰伏于世的恶魔。

但方然却明白,这些危险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其实也是受害者,是罪恶在人间的“代际传递”:出于种种悲惨遭遇,危险分子的童年往往历经创伤,成长过程中缺乏引导,才会一步步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这,并非是在为罪犯开脱,而是在陈述“代际传递”的客观现实。

要从根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永不下车】最新更新章节〖第四二八章 关押〗地址https://m.888gp.org/0_16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