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名义的重要(3/4)

引来杀身之祸。

这些作为臣子的,为了这个ng格软弱,不成大器的主公可能是用心良苦了。

但是,野心,并不是那些有着豪气能力出众的人才有的,韩馥参与讨伐董卓,其中自然就已经有了自立的心思。如果要向刘易求援,那么他今后就得向这个新汉廷低头,就得向刘易低头,这叫他如何肯答应?现在,他最不济亦是一方豪雄,不管与公孙瓒打生打死,他亦是一方诸侯,不用受到朝廷的节制,只要他不死,他便有自立自主的可能,一旦与刘易有了联系,那么,他将来永远都只会是臣子。所以,哪怕韩馥并无大才,但是,亦有着野心。

他听潘凤说了后,想了好一会才摇头道:“无双,这、这个请那太子太傅来助战的事,有诸多不妥,莫说他愿意不愿意率军来援了,就算他愿意来,怕也来不及了。刻下,公孙瓒大军就要杀到,洛阳离信都,远达千里,刘易大军岂能赶得及?就算不计时r赶来,经过途行军,怕来到之后便已经是疲惫之师,如此,又岂会是公孙瓒之敌?这个,还是不用再提了,我们还是说说,如何才可以让袁绍尽快出兵相助,请他帮忙击退公孙瓒为好。”

“主公!如果同意请刘易来助战,某愿立军令状,在刘易大军来前,必可保住信都州府不失,必保主公ng命无忧。”潘凤见韩馥终还是不同意,只好尽最后的努力道。

“是啊,主公,我看潘凤将军所说请刘易来助战要比请袁绍前来更为妥当啊,世人皆知刘易仁义,他绝对不会像公孙瓒或袁绍那般虎视冀州之地,刘易作为太子太傅,自然要留在洛阳主持新汉廷大局,如果刘易前来助战,击退了公孙瓒之后,他必会引军返回洛阳,那么,冀州之主还是主公,如此好事,主公为何不请刘易来助战呢?”

苦于没法先开口的耿武与关纯,此刻也分别附和潘凤的建议,建议请刘易来助战。并说了不少请刘易来助战的好处。

刘易救过潘凤,所以,潘凤想到要请刘易前来助战倒不奇怪,但是。这耿武、关纯,基本是等于韩馥来领冀州牧的时候,就追随他的人,可他们竟然亦建议邀请刘易来助战?

如果仅只是潘凤建议,韩馥可以随便敷衍过去,凭着他与潘凤的良好关系,许多不方便当众说的话。背后可以和潘凤解释,解释一下为何没有采用他的建议。但是如果有太多人的建议,他就不能够完全忽视了。因为不管如何,都是要手下一众将领领军作战,他们的意见,有时候亦会影响到他们的战意,不能不理不闻。特别是那些合理的建议,如果不解释清楚一下便否决。也不好向众将交代。

这刻,荀谌亦道:“请太子太傅前来助战亦不能说不可,诸位将军所言。亦是不错,刘易,应该不会当真如公孙瓒、袁绍那般对冀州有野心,不会来了不走,可是……”

他说着,瞟了一眼潘凤,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亦想明白了,请刘易出动的一些必要条件。这个条件是等于要韩馥顺服于刘易,他这个新臣。却不好把这些话说出口,所以,只好合上了嘴巴,没有再说下去。

当然,韩馥亦没有相问,这些话若真的当众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

韩馥沉默了良久。才隐晦的道:“想要保得冀州不失,击退来犯的公孙瓒,现在诸位的意见,一是请袁绍来相助,一是请刘易来相助。可是,不管如何,人家都不能白白的出兵助战,给予一些好处他们是必须的。但是据某所知,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名誉早著于四海,某亦曾得当初袁氏太尉袁隗的举荐,才可出仕为官,可谓袁氏故吏,某与袁本初亦早便相识,虽相交泛泛,但知其应不是狼子野心之徒,再说,某自知才能不及袁本初,如果袁本初真的要谋夺我这冀州之主,古言道,择贤者而让之,如此又有何不可?诸君何必诸多猜忌?某的意思,还是请袁本初来助战较为妥当,若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小兵之霸途】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七章 名义的重要〗地址https://m.888gp.org/0_19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