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救命恩人”(3/5)
不用解释,我们是不会和老雷拆伙的,你也休想离间我们金公主。告辞!”
二人赌气离往,陈平安出一口吻。
从二人刚才的话语中,他已经听明确,正如他来自前的猜测那样,蔡松林确实是想教唆二人另组院线。
作为后来人,他很明确香港电影由盛转衰的经过,其中88年新冒出来的新宝院线“功不可没”。由于这两个太子爷决定专‘门’充当外资和本港独立制片公司的“中介人”,导致大批外资如出闸洪水涌进香港影坛。
表面上看,多了一条新院线。对片源需求水涨船高,票房总额也会大幅增。看似皆大欢乐,实际却是隐患严重。
首先。低本钱小制作(包含之前排不上期的劣片)有机会在影院公映,导致滥拍现象愈发严重。
其次,香港本土观众的消费能力跟不上产港片产量猛增的步伐,至1992年,港片年产量已超过200部,但观众进影院人次却比1988年减少1900万人次。
再者,由于院线增多、外资充裕,正好促使香港的独立制片公司发布“独立“,不必再做依附于三大院线的“卫星公司”。彻底损坏了香港影坛格式,也加速了三大传统院线的灭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失往三大传统院线束缚的香港影坛,对于独立电影公司来说是百‘花’齐放的‘春’天,众多电影人自组公司,电影工作室如雨后‘春’笋,开启了香港电影人赚钱的黄金时代,却吹响了埋葬香港电影的号角。
成果德宝于1991年放弃经营院线,‘交’由永高接手。并且于两年后结束制作电影;93年金公主院线结束经营院线发行和制片业务,旗下电影院则被陈荣美接手,改组为金声,与新宝结为姊妹双院线。
嘉禾尚存但影响力不复当年。与永高、新宝、金声还有黄白叫拉扯起来的东方院线展开‘混’战。表面上看更热烈了,实则极弱难返。更可哀的是,代替香港院线成为当时港片重要投资者的。变成了来自台湾的八大片商。
他们不是正经的电影人,投资电影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可以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一种类型的电影拍到烂拍到吐拍到逝世,然后换另一种类型。在他们的带动下,香港电影人盲目膨胀,电影理念完整向金钱靠拢,至于电影创新早被抛到脑后,新‘浪’‘潮’导演带来的新‘浪’‘潮’运动彻底尘封。
固然导致香港电影衰亡的因素有很多,不过陈平安一直认为,大批外资进进将香港影坛搅的一塌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香江一九八四】最新更新章节〖第二二一章 “救命恩人”〗地址https://m.888gp.org/0_77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