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笔记本(2/3)

低头一看,一本笔本静静躺在地上。 这是一本很普通的笔本,封面还印着“工作手册”四个烫金的字,只是这四个字由于时间的原因显得有些黯淡了。笔本应该是属于林嘉的,而且被他塞在怀里,所以之前万长春并没发现,而当他们抬起遗体的时候这才从怀意外地掉落出来。 “等等!”万长春连忙喊了一声,俯身捡起笔本,下意识地翻开看了看。看了几页,他就发现这个笔本的内容是林嘉用来进行录工作和日的时候,顿时扬了扬眉。 眼下暂时还是需要先安置林嘉的遗体,万长春按捺着心里的好奇,把笔本先收了起来,等人搭手把遗体抬到原来进来的岔路口,找了个比较空旷的地方放下遗体,这时候万长春这才拿出笔本继续翻阅。 林嘉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而且他的专业更是农业化学方面,同时对地质勘探也深有研究。由于长期的户外科学考察,养成了他随时录的习惯,所以这个笔本里详细录着他进行考察的许多细节,包括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质结构等等各方面的数据。 从笔本的最初日期来看,应该是林嘉调任到西北科学院时开始录的,万长春对于前面的内容只不过是粗粗阅览可下,接着就快速翻到后后面,当他翻找到1980年6月11日的时候,万长春的目光顿时一紧,因为他知道这一天就是林嘉失踪的前一日。 “6月11日,天气晴,气温7至38度。今天是考察队进入沙漠的第天,我带着小王和小唐对这片沙漠进行厉行的资源和条件调查,结果很不乐观,由于近些年西北沙漠化的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已经非常严重……按照出发前的资料载,这附近应该有暗河存在,但是我们搜寻之后并没有找到这条暗河,甚至连沙漠遗留的植物迹象都没发现,也许这条暗河已经干涸,或者因为沙丘导致的地形的变动发生了偏移,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明天向东继续前进,如果暗河发生偏移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东边……。” “6月12日,天气晴,气温10至39.5度。今天是考察队进入沙漠的第六天,根据昨天的决定,我带领队伍向东继续找寻那条暗河,在队伍前进20公里后,我们终于发现了沙漠植物的迹象,虽然这只不过是几棵早就枯死的胡杨,经过取样分析,胡杨枯死的时间并不长,最多也就是四年的时间,从这点可以完全证实了资料所描述的暗在是真实存在的。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距离胡杨向东1.2公里的地方我还发现了几株活着的仙人掌,这是一个好消息,仙人掌的发现表示暗河并没完全干涸,也许继续往东搜索就会发现沙漠的绿洲。 按照我的设想,考察队应该继续向东再一次搜索,可这时候老马告诉我,队伍携带的水和汽油已经快耗尽了,老马建议考察队暂时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同时通过电报联系部队求援。经集体讨论,我勉强同意了老马和同志们的建议,亲自起草了电,由发报员小萧发送了电报,半小时后,部队方面很快回电答应了我们求援请求。 扎营完成,我躺在帐篷里始终无法入眠,队伍缺水的情况是比较严重,可我认为还是可以坚持一下,因为在即将发现绿洲的情况下向部队求援是件很不慎重的决定。虽然作为队长,我个人尊重集体意见,可要知道由部队派车送水过来这需要耗费很大一笔费用,以目前经费紧张的情况,这笔钱足够用于考察队干更多的科研工作。 思来想去,我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有错,就在东边不远处就会有绿洲,只要找到水源,我们缺水的情况就能得到缓解,也能够省却这笔不菲的费用,所以我决定趁着部队还未出发的空隙出去找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天门】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一章 笔记本〗地址https://m.888gp.org/10_103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