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在当地风俗浓郁的江南水乡(1/2)

( z) 开始工作时,我们把家搬到了绿大地地板公司安排的居住地方,这里离工作的位置有五里多路的距离,在物流中心西边,恰巧从一个小村子穿过,离公司的总部上海市徐家汇有一百多里路,在上海市的西面。

那所村庄叫田山庄,一听这名字,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农村。

春季,我们顺着长江一条支流叫太浦河的岸边,它有一条小河,穿过小村庄。在村外的大片土地上,种植着密密麻麻的油菜,油菜开始不高,但是很齐整,长的郁郁葱葱,非常茁壮,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

过了不久,她的小花蕾就出现,渐渐地油菜花就开了,你看那油菜花开时,灿黄色的一片,四瓣全部绽放开了,那花心吐出几根小巧纤细的花蕊,四瓣花瓣成十字形,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淡雅清秀,那朵嫩黄色的花朵,羞羞答答,还没绽放开她的笑脸,可显得那么晶莹典雅。那朵杏黄色的油菜花,半开半闭,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引来小蜜蜂和蝴蝶的关注,真是如杜甫的诗中描绘那样: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当周末休息太阳出来时,油菜花显得更加耀眼,于是,我和妻子带着好奇心步入了金黄色的海洋中,一阵阵春天的微风吹来,花海上泛起波纹,一股股迷人的芳香从我的鼻子中步入全身,我大声呼喊:

“真香啊!真美啊!”

它像无边无际的海洋,让我在上面畅游,它像金色的地毯,让我踩得舒适,它像婀娜多姿苗条的少女,在你眼前飘移游荡。

我和郝淑珍在这金色花的海洋中,不禁被陶醉了。于是让郝淑珍在这花海中用拍照了一张张照片。她的周围被大片金黄色的花海如同背景般映衬着,别提反差多么大了,煞是漂亮、美丽。照片取出后,我想该为这张照片起个什么名字,想了半天就起了个叫:“黄花大闺女”,这张照片现在还在,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啊。

现在,老家城市的人们经常春季到南方野游,有的就是为了专程看这油菜花。那的确是很值得一看,可惜我和郝淑珍已经看过了。那种黄色海洋般的油菜花,恐怕也是游客们所想不到的,因为在春季的那几个月,我俩天天上下班走在这花海中,饱览江南水乡的春色,到处生机一片也很有特色啊。

我们公司的原料仓库就在太浦河边,在宽阔的河面上,河水在缓缓地向东方流动着,北面不远是面积较大而且有名的“淀山湖”,我们的田山庄,是物流公司的所在地,还有公司的一处工厂。

郝淑珍被安排到了工厂做统计员工作,物流中心在田山庄的东侧。这个江南小村中还有一些小桥,在上面走过,如同走在古诗中的“小桥人家”,我们不觉得有些“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

这一片地区有很多企业看来也是上海青浦区的一个工业区。在我们的住处就是一个废弃的企业办公室,原来是一家木制品企业,这个办公室是一座二层楼,我俩住在二楼的房间,有单独的卫生间,每天三顿饭在工厂的食堂里,有七八百人在食堂里吃饭,大多是工人,吃饭是无偿的,但要分级别,一般职工吃的是普通餐,午餐约十元钱的标准,比如有一大块的五花红焖肉,三元钱一块,另外一个青菜,副总以上的几位,吃小灶,另加两个菜,比如有一个红焖大虾和另外一个青菜,主食是大米饭。晚饭我和郝淑珍可以打回饭,在宿舍也做些可口的菜来,每天要穿过田山庄,再走到村西边的住处,中间还经过村里的一个小菜市场,有些熙熙攘攘的老太太,用篮子盛着些农副产品在叫卖,有些是水产品,如大虾、小鱼、贝壳类的东西,那时大白虾仅十元一斤,郝淑珍和我吃了个够,几乎三两天买一次。还有些黝黑色小贝类,她们那里叫“西子”,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反正她们就这么叫,一问这是什么,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那过去了的事】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九章 在当地风俗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址https://m.888gp.org/116_116009/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