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劫后余生(1/4)

( ) 母亲的话牢牢的锁在了我心中,从不敢忘,也不能忘。

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则是我心中的第一个目标,这也是最为官方的理想和目标。

该目标的实质和深层次含义便是为了尽快脱离这个“居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家,自己养活自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那天看了一本书,书中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民间俗语所做了一个分层次阶段性分析,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个阶段是青少年时期,最明显的时间段就是青春期。

这个时候特别嫌弃和排斥父母的管教,认为父母的存在便是对自己的约束,希望早日离家,插上翅膀,飞向更远的方向,实现自由。

这个时期的行为表现是,不敢不听父母的话,心中不愿,却大打折扣的勉强“执行”父母的要求。

第二个阶段是成年期,也就是上大学之后到结婚前。

“自以为”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的约束,除了财务以外,可以实现基本自由,避免被管教,避免被束缚,避免被责骂,避免被训斥,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在身边不停的唠叨,感觉特别开心。

这个时期的行为表现是:

装作成熟有风度,实际稚嫩缺城府;

长辈之言不屑顾,心嘲一群老顽固!

从心底认为父母什么都不明白,不了解,还妄图干预自己的生活。

第三个阶段是成长期,从事业起步到结婚生子阶段。

每个人的认知和实践都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所以具体的时间岁数不说。

这个阶段,尤其是在结婚之后,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刹那之间明白了一句俗语——当家才感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在某一瞬间突然明白,父母之辛苦、之不易,开始由孝顺父母的初级阶段,逐步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转变和升华。

这段时间的行为表现是,除了理解养儿方知父母恩之外,渐渐会认同父母的某些的观点和思想。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阶段,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之年。

对父母的某些话深感认同,多数情况下愿意和父母聊天,谈心,沟通,讲讲工作上的事,经历了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变老,对父母的归属感认同感逐渐增强。

这一时间段的行为表现是,极度认同父母的某些观点,可能执行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会以父母对某事的观点为原则和依据。

第五阶段当然是最后一个阶段,感恩阶段。

花甲之年,可能是花甲后5年也可能是后10年,也可能持续到古稀之后。

此时不仅已为人父母,而且更是三世甚至四世同堂。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说谁能够做到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那这样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因为从他(她)的口中还可以由衷的称呼一声:爸,妈!在他(她)心中永远有个位置,摆放着那份对双亲的牵挂,那就是家。

在回家进门的时候也可以骄傲的高声大吼:

爸,我回来了!

妈,我回来了!

因为,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时候,不管是年过花甲、年过古稀,亦或百岁老人,你永远都是一个孩子,父母面前的孩子,可以撒娇卖萌,可以无理取闹,可以不顾忌身份地位做你想做的一切违背实际年龄的事!

父母同样会像宠溺孩童那样,用颤抖和充满褶皱的干瘪的手摸摸你的头,嘴里含糊不清的说:

“你看看你,都满头白发,儿孙满堂的人了,还像小时候一样那么调皮……”

对于全世界来说,你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样子,长大过程中的嬉笑怒骂的情景,成家立业时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隐尘世间】最新更新章节〖第41章 劫后余生〗地址https://m.888gp.org/133_1335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