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落花流水(1/3)

天祭

作者:赵培龙

13落花流水

这是江南名城吴江锡山区的一条普通街道,原先叫惠钱街,前两天街道革委会做出决定,为“破四旧、立四新”将占染着资产阶级铜臭味的“钱”字,以充满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品德的“勤”字取代。先前,这条街并不热闹,最近由于两派革命群众组织连续开展轰轰烈烈的大字报战,就是你贴上一张大字报后,我立即再盖上一张大字报,如此循环往复,你方下台我登场,没完没了贴了盖,盖了撕,撕了贴,从而将街道两边原本干净的墙壁和地面甚至树干,弄得花花绿绿斑斑驳驳。

曾可英曾可艾曾可莲兄妹仨就出生在这条街道的一个僻静里弄里,他们的爸爸曾继贤是位小学语文教师,妈妈何小妹是国棉厂的纺织女工。虽然住房逼仄,条件一般,哥哥曾可英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但一家人衣食无忧亲睦情笃,生活到也平安祥和其乐融融。

曾可艾曾可莲姐妹的命运,是从那天半夜响起阵阵鞭炮后开始的。那天夜里,随着一股硝烟味儿吹进院子,曾继贤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中,很晚了,他还在低声跟何小妹商议着什么,不住地唉声叹气。平时爸爸虽然为人低调处事谨慎,但还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孩子们知道,家里出什么事了。

第二天一早,广播喇叭反复播的,惠勤街两边铺天盖地贴的,都是同样的一则“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这一年寒假(“文革”后期才又改成暑期),曾可艾高中毕业,曾可莲初中毕业,大学不招生了,工厂不招工了,商业和其它服务行业也都处于停滞状态,放寒假后外面又是武斗又是串联,乱哄哄一片,姐妹俩只好呆在家中,帮助哥哥糊福利厂分派的火柴盒。晚上吃饭时,神色凝重的曾继贤向儿女们通报了白天校领导、国棉厂领导以及街道革委会领导,对他们家提出的落实“最高指示”的最低革命要求:三个孩子,身边只能留一个,其他两个必须下乡。曾继贤说:“孩子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向你们发出的号召。**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那里是大有作为的。你们是工人阶级的后代,一定要三忠于(忠于**、忠于**思想、忠于**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四无限(对**要无限热爱、信仰、崇拜、忠诚),读**的书,听**的话,做**好战士,积极报名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在农村炼红心长斗志。”兄妹仨都很严肃地听爸爸讲话,纷纷坚定地表了决心。然而,孩子们表态后,曾继贤还是放低嗓门儿,说了几句低调的话:“你们觉悟都很高,态度都很好,都想到农村去,我和你们的妈妈应该举双手赞成,但你们考虑过没有,可英从小患麻痹症,现在走路都很困难,怎么到农村去呢?非但接受不了教育,还会成为贫下中农的负担。因此啊,爸爸建议,可英这次就不要报名了,可艾可莲踊跃争取第一批名额怎么样?”说吧,痛苦地低下头。十八岁的可艾和十六岁的可莲根本不知道农村生活的艰辛,居然高兴得什么似的。只有二十二岁的可英脸上露出了少有的愁容,俩姐妹当时还以为哥哥因去不了广阔天地而忧伤难过呢。

三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居委会敲锣打鼓送来喜报,经市区上山下乡办公室研究,批准曾可艾曾可莲两位小将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天,曾继贤用发抖的双手捧着《通知》,一时热泪盈眶。有人问他怎么哭了,他涕泪俱下地说:“女儿到广阔天地炼红心,自己太激动了。”多少年以后曾继贤说,其实,那一天,他痛苦到了极点,为的是两个女儿可悲前途哭,为的是今后一家人朝不保夕的悲惨命运哭……所幸的是两个女儿分在江北同一个县,多少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天祭】最新更新章节〖13 落花流水〗地址https://m.888gp.org/15_156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