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善后借款(1/3)

民国成立之后,对外借款一直是引发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事件。袁世凯作为执政者,面对国家一贫如洗的状况,只能象清政府一样去借外债来支持,因此面对西方的敲诈勒索和不平等条件,并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筹码。当时,别说借钱了,就是要不要还债(八国联军的庚子赔款),主动权也在西方手里。而国民党做为在野党,无执政压力,自然相对超脱和理想化,无法容忍主权的损害。

西方列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六国垄断借款权。中国除了向这六国借款,不允许再向其他国家借贷。期间由于西方要价过高,袁世凯政府不得不和汇丰银行、比利时银行签订过秘密借款条约,事发后均被迫毁约,并赔偿违约金(当时列强所用手段就是逼债)。二是必须由外国人对中国进行财政监督,形同金融主权丧失。

正是由于第二条款引发朝野的对抗,导致整个中国政局的进一步动荡。当善后大借款已经签字的消息公布后,立刻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先是来自国会的质疑,国民党籍的参议院议长张继和副议长王正廷通电全国,称善后大借款不经国会批准即行签字,无疑是视国会如无物,荒唐可笑,岂有此理。随后,黄兴、柏文蔚、李烈钧、胡汉民等人也都纷纷发电报,斥责袁世凯违法借款,藐视立法机关,大有兴师问罪之势。最令人不齿的是,袁世凯迫于形势不得不秘密接受西方的条件时,西方居然得寸进尺,一再推迟付款,并不断提高要价。

《迷津报》就此事做了如下评论:“六国团最无理之行动,在屡次迫我取消别国借款,则彼又不肯付款……一国受人欺凌至此,吾人真乃生不如死。”

1913年4月26日晚,袁世凯指派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徵祥、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人为全权代表,未经国会讨论通过,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英国汇丰银行与英、法、德、俄、

日五国银行团正式签订了“善后大借款合同”二十一款、附件六号。

善后大借款合同签订后是这样一幅情景:合同规定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债券九折出售,八四实收,期限47年;偿还已到期的各种赔偿、借款、垫款后,实际到手的仅760万英镑,而规定47年还清之本息竟达到6789万英镑;借款以盐税、关税等为担保,并附条件:借款期内,中国不得向五国银行团以外的银行团借款;借款的领款凭单须有外国稽核员签押方能有效;中国聘用外国人参加盐税征收事务等。

这就是自诩带给世界文明和进步的西方列强,最后不得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抗日之白眼狼 1】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一十四章 善后借款〗地址https://m.888gp.org/196_19683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