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篇之庭坚(1/2)

古代相传为高阳氏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见《左传.文公十八年》。详"八恺"。一说庭坚即是尧舜时期的狱官皋陶。

八恺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阳氏又称颛顼或帝颛顼,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传统的记载说他是华夏族人的祖先,可是又有其他古书记载说他生在东方,或说他的后裔在南方,或说他的子孙在西方,也有说他是北方民族的祖先。

1高阳氏处八方

简介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帝颛顼生活在东海之外的大壑,那里有甘山、甘水、甘渊。《吕氏春秋》、《史记》说他生于若水,处于空桑山。郭沫若《中国史稿》、萧兵《楚辞与神话》等根据这些记载,考证颛顼所处的地方在我国东方,东方是东夷人活动的圣地,因此高阳氏是东夷人的祖先。这一说的证明方法是,“处于、养于、葬于、生于”某地为某族人的祖先。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在《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找到颛顼在南方的根据,又可把若水考证为四川若水,再加上《离骚》中屈原自称是高阳氏的苗裔,长沙战国帛书中曾提到颛顼,这样高阳氏不又可以成为南方苗蛮人的祖先了吗?《山海经·大荒西经》还有较多有关黄帝、颛顼子孙在大荒西极、日月所人的地方建立国家的记载。《说高阳》则提出颛顼生于西徼若水,在昆仑山麓,是西方昆仑民族的祖先,亦即西戎人的祖先。《山海经·大荒北经》、《淮南子》、《礼记》等典籍记颛顼葬在北方附禺之山,颛顼是北方水神,则又可证高阳氏是北狄人的祖先。当然能证明高阳氏是中原华夏人祖先的资料就更多,且是最古老的传统说法。

近年研究中,有人提出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即神灵不会享用不是与己同族类贡奉的祭品,民众也不会祭祀不是本族的祖灵)作为确定高阳氏族属问题的原则。

由于《国语》、《礼记》、《大戴记》等典籍都记载高阳氏是夏后氏祭祀的祖先神,所以高阳氏应当族属华夏。至于古籍中有关高阳氏在东南西北的记载,似可认为是高阳氏训落在洲徙各方时留下的子氏族。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孔颖达疏:“恺,i,和也,言其和於物也”。《旧唐书·韦凑传》:“八凯、五臣,良佐也”。

举八恺,无不时序,地平天成

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又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此十六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谓之八元、八恺,齐聚华夏之庭。至是臣下民众皆服。

六朝世族的“八恺”、“八元”名字现象

六朝世族有时喜欢以前人之名号为名号,由此而表达某种特殊的寓意。《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帝鸿氏有不才子,谓之浑敦”。

“八恺”中有仲容(晋·阮咸字),“八元”中有仲堪(晋·殷仲堪名)。而王浑和王敦更是尽人皆知的名士。

凯氏

八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恺氏。在古代,“恺”与“凯”二字通假,因以有“凯”代“恺”为姓氏者,改称凯氏。

凯(恺)氏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中华古代名人录】最新更新章节〖名贤篇之庭坚〗地址https://m.888gp.org/19_1932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