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篇之尹吉甫(前852—775年)(1/5)
尹吉甫(公元前852—前775),即兮伯吉父,周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人。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据说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房县),死后葬于今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他辅助过三代帝王,后周幽王听信谗言,杀了他。不久知道错杀,便给他做了一个金头进行厚葬。为了防止盗墓,修建了真真假假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部。个人概况中文名:尹吉甫别名:兮伯吉父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房陵(今湖北省房县青峰镇)出生日期:公元前852逝世日期:公元前852个人背景职业:军事家,诗人,哲学家,中华诗祖个人贡献主要成就:官到内史大臣,他辅助过三代帝王代表作品:《诗经》,《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1个人简介尹吉甫(公元前852—前775),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出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死后葬于今泸州市石洞镇岳坡山,石洞真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辅助过三代帝王,到周幽王时听信谗言,被周幽王砍了头,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隐蔽别人盗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面。尹吉甫,是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今湖北房县)人。猃狁(古民族)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周宣王五年(前823),尹吉甫率军反攻到太原,并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献,并在朔方筑城垒。遗物有青铜器兮甲盘。湖北有尹吉甫宗庙-----建于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的房陵宝堂寺,泸州有尹吉甫抚琴台遗址,山西平遥古城有尹吉甫点将台、湖北有墓和墓碑遗址。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平遥城一带。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2尹公墓位于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兮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员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现碑已毁)。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尹吉甫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载:“人美公《六月》之作,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北伐猃狁,至于太原’。既不恃胜贪杀,也不乘败穷追,仁义之师也。是其文炳葩经,而道统攸寓;武戡夷丑,而治统以垂万邦为宪之名,岂决溢哉?其庙貌祀仪,宜与天壤同悠久也。”至今,位于东城墙上面的尹吉甫点将台和东城墙内侧的尹公庙及城墙外侧的尹公墓尚保存完好。3相关传说尹吉甫,姓兮,字伯吉父,房陵(今房县)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继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一个封建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中华古代名人录】最新更新章节〖名臣篇之尹吉甫(前852—775年)〗地址https://m.888gp.org/19_1932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