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篇之颛顼(前2514-前2437)(1/6)
颛顼(音专需zux)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山海经》、《国语·楚语》有此说),居帝丘(河南濮阳县),号高阳氏。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逼令顺从黄帝族的教化。当时南方苗族又逐渐向北发展,自颛顼到禹,传说中常见苗族、黎族与黄帝族的不断冲突。颛顼生子穷蝉,是舜的高祖。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濮阳。而春秋战国时的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颛顼(前2514-前2437):中国上古人物,汉族,姬姓,本名乾荒,史称高阳、帝颛顼、玄帝颛顼,为五帝之一,是华夏杰出先祖。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帝也”。颛顼,上古帝王,系轩辕黄帝的孙子,二十岁即帝位,初国于高阳,建都于高阳古城(今河北省高阳县),故又称其为高阳氏,今旧城村,周围九里。古志载“高阳,古顼帝墟,历代沿革”。自颛皇建号,四千多年来,高阳为郡国,为军镇,为关隘,其名不易。相传颛顼是轩辕黄帝的孙子,是九黎族的首领。昌意相传是轩辕黄帝与嫘祖的次子,生颛顼。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十五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故又称其为高阳氏。轩辕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时年二十岁。
据《淮南子·时则训》载:“北方之极,颛顼、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真是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帝王。《春秋纬》中一本叫《命历序》的书说颛顼部落共传20世,350年,《易纬》中的《稽览图》说是500年。颛顼、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轩辕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事迹
出世
帝颛顼高阳者,轩辕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1]。
为帝
伍德始终说成型于战国时代,所谓“所居玄宫为北方之宫,北方色黑,五行属水,因此古人说他是以水德为帝,又称玄帝”很明显属于后人根据部分史前历史按照当时时代的需求进行表述。帝颛顼以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都城,以句芒为木正、蓐收为金正、祝融为火正、玄冥为水正、句龙为土正,合称五官。他即位后,严格遵循轩辕黄帝的政策行事,使社会安定太平。
颛顼存在的年代与伍德始终说成型的年代相差千年之久,尤其在上古的史前历史极度缺乏文字记载,就这一点上来说,水德、玄帝之类的说法,值得怀疑。不得不感到遗憾的是,龙骨作为药材的年代里,有不计其数的可能涉及到史前文明的孤本龙骨都已经被先人吃掉,遗失的历史恐怕难以寻回了。
与共工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祝融的儿子。他的部落在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中华古代名人录】最新更新章节〖君王篇之颛顼(前2514-前2437)〗地址https://m.888gp.org/19_193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