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君王嬴济(?—前1078年)(1/3)

江国开国君主。1江国简介

江国为东夷的支系。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另一种观点,伯益的后代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江国的国都江城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证据是,这里发现了江国故城。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为东周至汉代时期修建。也有不同的观点是,江城位于河南省息县西南。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春秋时期,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2历史发展

江国建国初期,曾一度繁荣,国力强盛,政局稳定,人民渔、猎、耕、织,安居乐业。后期东周式微,大国崛起,战事频仍,江国深受其害,加之淮水侵扰,春秋时介于楚、宋、齐大国势力之间,江国成为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只得依附大国,受其控制和操纵,一直再没能强盛起来。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到鲁文公四年(前623年),楚国国君楚穆王一怒之下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逃散,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氏。江国所属人口,史书中未见记载,根据其时代人口密度推断,其人口当在一万人左右。江国故城约有900平方公里,距淮河1公里,城池约有2.4平方公里,是一片险拔的高地,古称“凤凰台”,当地人叫它“烽火台”。西北角有座2000平方米的圆椎形土堆,曾是江国国君游乐、纳凉的地方,古称“江亭”。3史料记载

据《世本》、《史记·秦本纪》等记述,江为嬴姓国。何光岳先生曰:江为“东夷族与夷的一支。江,又作、鸿、邛、邛,音鸿。卜辞有“鸿”的国名,系以鸿鸟为图腾,以后发展成为国号”。周代江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徐少华先生认为,江人周初以前应在东方,周公东征伐淮夷,践奄后才南迁。周穆王时及其以后,溯淮河两岸西侵,渐入中土。西周晚期,召公平淮夷,江、黄等嬴姓诸族归附于周,各自所居即成为周王室承认的封土。江为小国,春秋早期先依附于楚,楚成王曾嫁妹于江。待齐国称霸时,江又改依于强齐。《春秋》僖公二年(前658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左传》曰:“服江、黄也”,[1]杜预注:“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侯”。不久,江又参加了北方诸侯谋楚的阳谷和召陵之会。和黄国一样,江国因惧楚,未敢贸然参与直接伐楚的行动。即便如此,也已得罪了决意北上东进的楚国。前624年,“楚师围江”。后因晋国出兵救江,楚师暂时撤走。第二年秋天,楚穆王再次出兵,一举灭掉江国。[2]《左传·文公四年》记载,江的亡国,大大刺痛了同姓秦国,秦穆公为之服哀。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杜预《注》:“降服,素服也、}意思是秦伯公穿朴素的衣服,表示悲哀谦卑,和现在的降半旗意义是一样的。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秦伯)公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意思是虽然江国也为嬴姓,但不能相救,实为惭愧,大丢面子。)吾自惧也。[3]4故城遗址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古代江国位于正阳境内,领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带,其都城遗址在而今的大林乡涂店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在古城遗址内,曾出土有商、周时代生活用陶器残片。公元前623年,楚国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外逃,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姓。在最近几年的寻根认祖活动中,国内外的一些江姓族人纷至沓来,其中新家坡的“南洋江氏总会”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中华古代名人录】最新更新章节〖江国君王嬴济(?—前1078年)〗地址https://m.888gp.org/19_1932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