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篇之卫慎公(前414—前383在位)(1/2)

卫慎公,姬姓,卫氏,名穨。卫国第37代国君,前414年—前383年在位。他是卫敬公之孙,卫昭公之侄,公子适之子,卫声公之父。

昭公六年(前426年),公子亹杀卫昭公自立,是为怀公。怀公十一年(前415年),公子穨杀死怀公自立,是为慎公。

慎公在位时,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曾向慎公推荐苟变。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属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这是孔伋和慎公的一段对话。这里的卫侯就指的是卫慎公。孔伋推荐苟变做将领,然而慎公却因为苟变过去为官收税时吃了百姓两个鸡蛋而不用他。孔伋用“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说明选人任官不可求全责备,而应“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为我所用的道理,从而说服了慎公,使苟变得以重用。

前任:卫怀公(前425年—前415年在位)

继任:卫声公(前382年—前372年在位)

公元前429年,公子颓弑怀公而践君位,是为卫慎公,卫国的第三十七任国君。卫慎公年间,三晋强盛,诸侯间的厮杀攻伐并没有停止,在大国的不断讨伐下,卫国被日益侵削,国土面积更小了,卫依附于赵国而存在。卫国国势之所以日渐衰微,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外,还在于卫国国君不能用人。苟变是战国时期的卫国名将,但仅仅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卫慎公就不重用他。孔子的孙子孔伋曾极力向卫慎公推荐苟变,他曾对卫慎公说:“苟变,其才可将五百乘。”卫慎公回答说:“吾知其可将也;然苟变尝为小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孔伋对卫慎公说道:“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在战国之世,当选爪牙之士,而仅以二卵之过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属于邻国也。”卫慎公听孔伋说的在理,就要采纳了他的建议,对孔伋拜谢道:“寡人谨受教矣!”从此卫慎公重用了苟变,后来成为卫国名将。

赵国赵无恤是赵简子的庶子,他被立为太子后,其兄长伯鲁的太子位置被废除,属于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与宗法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相悖。赵无恤宗法观念很强,对此事深感不安,总认为取代嫡兄赵伯鲁的太子位置是违反了宗法,希望能把赵国君位归还给赵伯鲁一系,于是,他就立其兄长赵伯鲁的孙子赵浣为赵国储君。公元前425年,赵无恤病死,赵献子赵浣即位,赵国都城设在中牟城,今之河南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故城村。晋幽公十三年,鲁大夫季孙与晋幽公在卫国的楚丘会晤,取葭密,遂城之。

公元前418年,赵浣出兵侵犯卫国国土,并修筑了平邑,以驻扎军队,赵国势力紧逼卫国。平邑,在今河南省南乐县境内。公元前415年,为了援救盟友卫国,遏制赵国势力向东扩张,齐公子居思率师攻打赵邑邯郸,大军一度包围了赵国的平邑。同年,齐国发兵攻打并一度灭亡滕国。滕国,姬姓,周文王十四子错叔绣的封国,周公旦东征后,封错叔绣于滕,都城故址在今之山东省滕州市西南约7公里处的姜屯镇东滕城村。滕国与鲁国关系密切,并同时依附于宋晋两国,也参加大国的会盟和战争。春秋末期,楚国势力向北扩展,兵力侵入中原,公元前414年,楚国出兵消灭了北方的弱小方国郯国,故城遗址在今之山东郯城县城北。郯国曾与鄟国和祝其国为邻邦,两国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方国,疆域和国力都非常小,后被鲁国所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中华古代名人录】最新更新章节〖君王篇之卫慎公(前414—前383在位)〗地址https://m.888gp.org/19_1932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