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折服(2/4)
要就是夏税与秋税。
夏税一般自四月开始征收,往往收到七月,秋税自八月开始征收,收到十月,迟都可能延伸到来年正月二月。
王家寨位于西北苦寒之地,冬小麦与大麦收成很不好,甚至大多数人不种植,因此难就难在夏税,秋税一般不难。
以前到了征收秋税之时,都是隔壁寨子的耆户长过来打一声招呼,大家自发将秋税送到保安军城,但不会有胥吏来。
“为剑?”
王嵬点头。
“这些墨吏鼻子挺尖的。”王巨好笑地说,迅速赶过去,不仅有一名胥吏,还有两名衙差。
“你们铸了多少把夏国剑?”
“不能称为夏国剑,是仿造夏国剑打了一些剑。”
胥吏古怪地看着王巨,怎么这个寨子让一个小孩子与自己对话?
“多少把剑,售得几何?”
“二十把剑,售得四百贯。”王巨老实答道。
既然人家找上门来了,一定听到了一些风声,想瞒也瞒不住。
这就是宋朝的商税。
其实宋朝的商税不重,坐地客商交纳交易额百分之三的往税,贩运商每过一个场务交纳交易额百分之二的过税。但是自庆历战争后,一切便乱了。
庆历战争前宋朝商税一般维持在八百几十万缗的收入,那几年国家辰光不好,国家匆匆忙忙发起战争,可是几年拉据战打下来,前后花费几亿之巨费用。因此只好重征重税,包括商税,连卖菜的农民都要交纳瓜果菜蔬税务,各州县层层设场务,反复征税。即便一头一尾也要反复征税。
如最初交易时无论是客商或者生产商只要有一方交纳即可了,但那几年生产方也要交往税,采购商同样要交往税。最终交易后,贩运商要交最后一道过税,零售商要出售给百姓,因此又要交往税。
于是那几年商税一下子膨胀到两千多万缗钱,几乎增涨了近三倍。
若以宋朝商业,两千多万缗商税实际不多的。
然而关健无论士大夫家的商贩,或者权贵豪强家的商业,胥吏不敢得罪,公开漏税。最终这个巨大的商税不得不由中小商人来承担,造成许多中小商人破产,再加上交子胡乱发行,物价上涨,民不聊生,正好遇到旱灾,便诱发了关中与河南地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包拯等大臣便不断上书,战争停下来了,要给百姓解压。
可这个头开开了,哪里能收回来?
国家商税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暗黑大宋】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八章 折服〗地址https://m.888gp.org/1_11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