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右孙吴(3/4)
高,产生更多的赔偿纠纷,但一石给其三百文运费也足矣了。实际算一下账,还是比从内陆周转更节约了成本,同时也给广南路百姓宽解了压力。
王巨写好后,用火漆封上,派人送向京城。
琼娘说:“官人哪,为什么朝廷那么多聪明人,没有人想到?”
“这倒不能怪朝廷,实际棉花顺着广南诸水溯江而上,再顺着赣水与湘水溯江而下,还有长江之险,事故率不会比从海路运输低。但是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对海洋有着天然的畏惧。”
“确实,海上起风浪时真的怕人,对了,官人,听到你走了后,洛阳江畔有许多百姓赶到泉州城,哭得象泪人一般。”
这是指前年秋潦,加上遇到大潮汛,海水又在倒灌,泉州东北洛阳江整个海滨地区泛滥成灾,救灾如救火,王巨便带着官兵衙役官兵,一起下去救灾。那次灾害有点大,无数人家漂之一空,还有许多灾民困在潦水中。
王巨就带着一群水兵划着船,一个个地救人。
他也不想吃苦啊,可灾情那么大,泉州能抽出来的人手有限,一个个累得不行,他不带头激励士气,以身作则,如何让下面的人振奋起来?其实道理也如同行军作战一个样。
不过他终是官员,虽然身体结实,却耐不了这个苦,救了几天后,活活累趴下了。灾民将他轮流背回去,他昏睡在老百姓背上都不晓得。
王巨骑马先走了,不过这消息是瞒不住的,特别是琼娘带着家中一干仆役与学生们离开泉州时,无数百姓涌到路边,为之送行,洛阳江畔那些得救的百姓,也有许多人赶过来,号淘大哭。
但还不及庆州那边,至今庆州境内还立着许多王巨的生祠,香火旺盛无比。
随后曾孝宽便写了一份奏章,花花轿子大家一起抬,王巨伸出橄榄枝,他同样也要伸出友谊大手,于是在奏章上说了这件事,并且美赞,论内治之功,王巨可以与西汉第一地方良吏黄霸相比。
也不算太过份的说法,有的官员在地方上做得很好,然而到中枢后却不大行了,比如这个黄霸,在地方上做太宗,整做得全天下的太守一起傻眼,不亚于王巨。但黄霸可没有金手指的,那只能说明他确实用了心。然而黄霸到了朝堂,却不是第一流宰相了。到了朝堂,那不仅要用心,而需要更高的智慧,就如同韩信点评刘邦,陛下,你的军事才能只能领十万兵,而臣,则是多多益善。
王巨眼下在地方上,无次用了一次次成绩,证明了他的价值。
不过进入两府后是什么表现,谁也不好判断。
琼娘又说道:“如果不是官人,谁会想到海上。这样也好,船队又可以得到一批收入。”
“琼娘,这个钱,我们不能赚,而是交给其他海客。”
“为何?”琼娘不解地问,别的不说,马上这个兵费就让王巨头痛了。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提议出自我口,本来朝廷对迁徙了那么多百姓就有了忌惮,他们得知真相,会如何作想?不要胡思乱想了,这仅仅是为了宽民的,而且南北互通有无,也利于南方发展。别的不说,就说南海诸国,临近主航道的那些小国家就比较发达,离主航道远的那些小国家小部族就十分落后,还不及广南西路老山深林里的生蛮百姓。”
“官人,这样很屈……”
“不屈,记好了,无论海外发展成什么地步,根在中原。没有了这个根,什么也不是了。除非海外汉户百姓能繁衍到上千万,几千万户,那才能重立文明。但想到达那一步,得要多少年?”
“妾身也只是说说,而且官人能有这个地位,妾身也满足了。”
“就是,知足才能常乐。”
“就怕朝廷不同意哪。”
“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暗黑大宋】最新更新章节〖第632章 右孙吴〗地址https://m.888gp.org/1_116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