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统筹和系统工程(2/3)

钢厂,怎么的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这是比较快的了,他们有这个自信,他们是整个美国最快的,可是看了包头的效率,他们发现,似乎这个时间还可以提前。

统筹的研究,在这个时代,只有数学家才会研究,系统工程的理念,也是刚刚才出现的,可是在后世,是刻在骨子之中的,在之前包头的建设之中,很多方面,杨元钊不自然的带出来,也应用到了炼钢厂。

委托威廉姆斯所做的计划之中,曾经详细的列出了每一个阶段的顺序,那些最重要,那些不重要,杨元钊不懂炼钢,有专家把这些全部都给列出来了之后,会召集一批人进行计算,从最基础的人工,到机械的效率,细细的计算出来,把一些耗费时间的工程,放在后面,把闲余的时间尽可能的压缩,几乎每一个工人,都会在上工之前,接到一张任务表,这个任务表之中,详细说明了,他今天需要做的什么,他会按照要求把这个做完。

这个时代,只有杨元钊一个人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做的完美,尽可能的减少重复作业和空闲,是可以做到的,这也是詹姆斯最惊奇的一点,除了各种机器,没有感觉这里的工人效率到底有多高,在集中使用机器的平整过程之中,节约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接下来开始真正奠基的一个月的时间之中,机器的使用量少了很多,詹姆斯惊奇的发现,工程进度又提前了,完成了往常3个月,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工程量。

“神奇的东方!”不止是詹姆斯,其他人的心中,也不知不觉的就冒出了这个念头,可以说,包头的这个炼钢厂,是他们做的最舒心,也是最顺利的一向工程,没有看到高强度的施工,每天固定地点,有时候,甚至分成两班,可是工程量却骗不了人,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不停的在完成着,不知不觉之下,又节约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杨先生,按照这个速度,第一个炼铁炉和炼钢炉的组合,会在一个月之后树立起来!”

“一个月!”杨元钊沉吟了一下,这不是一个比较慢的速度,相反还比较快,从詹姆斯们到达,到现在,即便加上这一个月的时间,也不过是两个半月,两个半月的时间,竖起一个300吨的炼铁炉和150吨的炼钢炉,从某种意义上面,已经算是极快的,除了他们,还有与之相互配套的炼焦,运输,和控制的体系,当然了,炼钢之后的冷轧和热轧,是没有上,之所以把炼钢炼铁给独立出来,关键是实验氧气吹顶在大型炼钢炉上面的使用效果。

威廉姆斯那边的研究,只是按照比例缩小的炼钢炉上,最多就是一两吨,毕竟越大,造价越高,而且一次实验,会出上百吨的铁或者钢的话,财大气粗的威廉姆斯也承受不了,只是在实验之中,完成了整体的设计,按照科学的方法,把这个设计完善到了炼钢和炼铁炉的设计上。

以威廉姆斯的专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小心谨慎的他,还是要求詹姆斯,首先先上一个,剩下的不着急安装上去,对这个进行一个整体的实验之后,再考虑调整的问题。

大型重工业的建设,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接下来的生产之中,慢慢的调整,这在后世,甚至是这个时代,都是常态,可惜在中国,没有这个土壤,必须在之前就做好。

“能不能再快了?”杨元钊说道。

“这!”詹姆斯迟疑了,他想了一下,然后列出了顺序和工序,来到包头,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很清楚,包头的速度来源于杨元钊,可是杨元钊对于钢铁生产并不懂得,这点詹姆斯是专业,他只用把一些顺序,还有各个工序可能会花费的时间和工程量,简单的叙述出来,剩下工作,就交给杨元钊了。

拿到了数据,杨元钊点点头,转身回到了房间,这个新晋用钢构构成的房间,此时,已经满是人了,最少100多个人,在紧张的计算之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钢铁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三章 统筹和系统工程〗地址https://m.888gp.org/1_122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