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官僚垄断资本家(二)(2/3)

少。

在药品上吃到巨大甜头,张瑞也趁机建议还在上海的孙经理不要弄其他的了,就药品,老孙自然是愿意,赵子赟重新入主察省后,他渐渐觉得自己在上海的作用越来越低,很是心灰意冷,有些打算关了商号前往张恒,如今张瑞重新给了出路,他是开心不已,这里面不但有做大生意的期盼,更重要的是赵子赟借张瑞这个举动赋予了他一个秘密使命,协助建立情报网络。

光华的销售额要比永兴低不少,一半都没达到,但贡献的利润却是赵子赟旗下集团的一半多,按照张瑞的法,他就是赵子赟的金库,随时等着他来拿钱折腾,也正是有张瑞支撑,赵子赟有些时候才敢和马君武等人给钱就给钱,张瑞赚钱赚的有些无聊,于是乎才将注意力转到医院上,济世救人,他也想积些善德。而这个设想又符合赵子赟以民生掌控察省的意图,可谓一箭双雕。

外界总认为三人不过是赵子赟的傀儡,察省的几位高官就知道赵子赟其实根本没怎么约束三人,除了陈淑珍不得不替他有时了解下几个集团的情况,他可谓甩手东家当得异常潇洒。

如果从公司的股权上来看,除了察哈尔工业集团算是带有省府背景,没有外人参与外,永兴和光华还是有原来阳高的几个商号的,按照此时国内通行的做法,作为地方军阀的赵子赟早就该将其余几家的股份吃干抹净,给些钱算是好的了。

燕鹤鸣和张瑞早先也有此担心,毕竟原对东家还是有些感情的,过河拆桥的事情在商场上也是大忌,知道察省稳定下来,赵子赟也没有夺了其他股东股份的意思,张瑞私下感叹跟对人了。

这也是张瑞和燕鹤鸣观念慢慢转变,和吴伯琴越走越近的原因之一,三人凑在一起,多数时候都会谈论如何配合省府的要求,来调整集团的经营思路,吴伯琴一门心思打造中国的兵工事业,言谈之中多为如何做强,至于自己能赚多少,从不关心,张瑞和燕鹤鸣受此影响,也慢慢谈及如何紧跟局势,二人开始看政治格局多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他们已经开始把自己当做省府一员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商人。

别人不知道其中奥妙,从表面上看,三大集团就是赵子赟掌控察省经济,进行敛财的台子,这也就是李再兴会怀疑永兴收购粮食的真实性的原因,从商人角度来,永兴这么做没有任何好处。

由于燕鹤鸣出任张家口商会会长,连同张瑞一起打压市里的皮毛业,帮着省府打造上下堡商业区,在很多商人眼中是走狗,好在二人也不在意这些言论,他们更多是从察省经济角度来想问题,每每听到家里人埋怨,也是嗤之以鼻。

南方有人做了对比,认为赵子赟旗下集团和孔、宋家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完全是利用权力来获取巨额利润,属于官商勾结的垄断资本,一些激进派对此抨击不已。商界和实业界却有着不太一样的看法,从形式上讲,察省三个集团确实是官商勾结的典范,不过从经营的方式上,和孔、宋家族还是有很大不同,区别最大的就是三个集团以实业为主,投入根本不是孔、宋家族那些公司可比的,除此之外,三个集团的主业还是很突出的,虽是垄断,却没有肆意吞并别人的举动,也没有见到赚钱的就上。

除此之外,这种有一根幕后线连在一起的联合体也让人羡慕,尤其是察哈尔银行参与其中后,四家可谓资源共享,察哈尔银行依靠永兴和光华在省内和省外的力量,快速建立分号,而三个集团也依托察行流动现金,极大的支撑了察行的业务,吴伯琴将机器厂和其他厂销售丢给永兴后,光华后来也掺了一脚,慢慢也形成了三个集团销售网络相互交叉的情况,加上察行的汇兑支持,这个垄断资本越来越大。

有时候,吴伯琴、巩天民、张瑞和燕鹤鸣会结伴去找赵子赟闲聊,巩天民有一次问及赵子赟以后对于他的这些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第三极崛起】最新更新章节〖第174章 官僚垄断资本家(二)〗地址https://m.888gp.org/1_177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