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1984 (2)(4/15)

明。这个当父亲的当然看得出,要女儿主动脱离虞山卿是不可能的,只有从虞山卿一方痛下毒手。

宋运辉知道他这么做是阴谋,是拿不上台面的阴谋。可蛇有蛇路,蟹有蟹路,做成事情总得走别样的路,阴谋就阴谋吧。除了背叛。背叛就是背叛,到哪儿都是背叛,背叛朋友的事儿他依然不干。但他另有办法解决问题。

事后,虞山卿面如土灰,一整天抬不起头来。大伙儿转了方向一起祝贺宋运辉,除了羡慕,也有嫉妒,但都无话可说,因为宋运辉有硬本事。宋运辉一直拿刘总工的话表示谦虚,他说,如果不是他英语好,生技处到处都是技术比他好的前辈比他更有资格去谈判,他只是幸运正好撞到需要英语的机会。这话,听在虞山卿耳朵里,简直跟掴他耳光一样的痛。

事后,宋运辉拿梁思申的照片打发了程开颜,让程开颜怀疑他已有女友,知难而退。程开颜太浅,不是他喜欢的对象。

到上海,宋运辉第一次领教领带是啥玩意儿,怎么打。他是团里最年轻的,心灵手巧,最容易学会。回来路上,他一路教水书记等人打领带,大家都不像在厂里时候那么拘束,都笑得很开心随意。宋运辉当然不会忘记一路以小辈身份殷勤端茶递水,这就跟他在生技处早上进门先打开水扫地一样,所有小辈后进都得那么做,理所当然。对于刘总工,宋运辉适当地表现出感激,仿佛是明白刘总工的知遇之恩。

一切都不露痕迹地过去,有人欢喜有人愁,可人人都认为欢喜的人欢喜得有理,愁的人是活该。宋运辉很想单独跟虞山卿做一下沟通,再问虞山卿,究竟大众眼里,谁的奋斗姿势更好看一点?为什么大家都否认虞山卿的姿势?可宋运辉当然不会这么去问,讨得一些口舌上的便宜,又有什么意思。

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很快西服就做出来,可以试穿,因为是量身定做,几乎没有什么需要修改。只是大家穿上后都觉得浑身别扭,不明白外国人怎么喜欢穿这种肩头胸口垫得厚厚实实硬邦邦的衣服,这种衣服,天气稍微暖一些就跟套一件铠甲,还了得,还不闷死。做衣服的老师傅据说还是当年上海滩的红帮裁缝,有名气得很,老师傅教育大家,这西装不能叠,到哪儿都得拿衣架挂着。当然不能让领导上车下车手里挂一套西装,当然宋运辉一人得包下一半领导的西装,西装死沉,压得垮一个壮汉,压得宋运辉恨不得拔根毫毛变岀一条扁担。

北京三月,依然春寒料峭,金州总厂一行十个人,一色的藏青西装,一色的国旗颜色领带,经过严格的外事纪律培训之后,出现在与外商的谈判桌上。议程,会场,都是中技进出口公司安排,连水书记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派头的场面。宋运辉走进谈判的高级会场,对着头顶华美璀璨的枝形吊灯和脚底比他的床垫还厚实柔软的羊毛地毯目瞪口呆。一直到外商进场才收回驰骋于屋子角角落落的好奇心,转为对金发碧眼的德国人偷偷好奇。

中技公司请来两家公司,分别来自德国与美国,都是用英语会话。宋运辉和刘总工等技术人员都是考虑参数的吻合度,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价格的高低比较,而水书记与中技公司人员还得考虑到国际影响,考虑到友谊第一。宋运辉与刘总工配合得很好,在技术方面,年老的有深度有广度,年轻的易吸收反应快,一老一少的搭档,赢得对方工程师的尊重。技术问题的谈判上,中方几乎就只有这两个人发言。宋运辉会话虽然不好,不过有时只要对着图纸将两个设备名称说出来,然后两手一比划,对方便能清楚。技术方面的谈判很顺利愉快,都是行家,一说就通,说通了大家就记录签字确认。但是价格与附加设施的谈判,宋运辉只能旁听,他一直在想,友谊第一那么重要吗?为什么老外不对我们友谊第一?但他人微言轻没有发言权,虽然他在休息间隙提醒过领导,可没用,在他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江东去】最新更新章节〖第一部 1984 (2)〗地址https://m.888gp.org/201_2010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