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四章 徐州之属 迁都决议(2/2)

周瑜在前世也曾听闻过陈宫之名。对其有些印象。不过也多是演义中的形象,直到后来秋毫查探收集到了陈宫的资料,他看过之后觉此人果然不愧足智多谋,大是不凡。

从资料中陈宫的性格分析来看,陈宫应该不会轻易谋叛吕布,尤其是在吕布刚刚入据徐州正势起的时候。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既有此言传出。必有些因由,说不定陈宫真对吕布有什么不满。

周瑜便命下邳秋毫多加探听陈宫的消息,尤其是注意收集陈宫与吕布之间的矛盾。他也是预先布下这一手,至于将来是否真会用到,以及是否能够用到,他现在却也不敢下肯定。

碎阳宫室烧尽,百官中除三公九卿外。许多官员都只是披开荆棘,胡乱打扫一番,依靠在墙壁间居住。睢阳粮食缺乏,州郡又各拥强兵。不肯进贡,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要靠自己出外采食,去采摘些野果、野菜等可食用之物来裹腹。有人饿死于断墙残壁间,有人被四处游荡的乱兵所杀。

幸好荆州一直输运粮草不绝。除供应文聘大军外,亦以一部分供于天子与朝廷,睢阳的秋毫粮店也一直贩运粮食不绝,供于欲阳城中,才使这种情况缓解。但整个艘阳仍是十分缺粮,内无声出,全靠外输供给。

维阳残破至斯,城中基本没什么居民,周边田地亦无耳姓耕种。生机不复,这种情况便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韩暹兵败被逐后,迁都襄阳之议便重新提起讨论。张杨既与董承、文聘结成联盟,便也转为支持此议,杨奉独木难支,支持迁都襄阳的官员、将领越来越多。而碎阳缺粮,情况窘迫。生产短时间内又不能恢复,迁都也成为实际与迫切的问题。

至七月结束,八月初,天子与朝廷百官终于通过了此议,决定迁都

阳。

周瑜等人闻此消息大喜,置酒相庆。但天子与朝廷虽与通过此议。作出了决定,但短时间内,却还不能立即成行。周瑜也带人继续留在椎阳,要直待天子正式动身起行往赴襄阳,目送了他们离维后,他才算真正放心。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江东美周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四章 徐州之属 迁都决议〗地址https://m.888gp.org/233_23363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