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1/3)
炎炎夏日,空气中充斥着让人心烦意乱的热气,熏的人们一到正午时分就恨不得缩到凉爽的空调间里,不愿意出门去和头顶上的骄阳抵抗。
道上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南省盗墓行业的火热情况:白天种地,晚上下地,挖出冥器,盖房娶妻。这句话形容的就是那些非组织性非专业性的盗墓贼,这些盗墓贼,其实大都是一些农民,白天在家里种地,晚上就到处挖洞找墓穴。
倒斗发家,掘坟致富。
南省地大物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把首都选在这里,遍地都是富商和官员,这些有钱的或者有权的人死了之后,大都喜欢找一块儿风水好的地方下葬,说句夸张的,那些风景好点儿的地儿,下边基本上都有墓穴。
虽然这些墓穴,明显一些的基本上都已经被发现光了。
倒斗,在民间俗称盗墓。
这“倒斗”也分为“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四个派系。盗墓贼又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等多种称呼。这种职业的历史,是跟着中国的历史一起发展的。(——摘自百度)
倒斗这个词最早就是来源于摸金校尉对盗墓的一种生动描绘。中国大墓,除了修在山腹中的,多半上面都有封土堆,以秦陵为例,封土堆的形状就恰似一个量米用的斗,反过来扣在地上,明器地宫都在斗中,取出明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斗翻过开拿开,所以叫倒斗。
士家祖上就是摸金校尉出身,追究起来,能追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那是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业的由来。
传到士青山这一代,已经是士家第一百三十五代了。
所以跟道上那些野路子的自称摸金一脉的人比起来,士家才能算是根正苗红的正宗摸金校尉传人,据士青山说,从祖上流传到现在,现在真正的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出身的盗墓者,其实也没剩下多少了。
最起码据士青山了解到的,搬山门的和卸岭门的传人,已经有近百年没有出现过了,摸金这一派也就剩下那么三两支势力,除了士家以外,其他的几支近年来也渐渐淡出了视线,而发丘中郎将这一门的传人,剩下的也不多了。
后世那个跟士家针锋相对的死对头陈家,就是发丘门的传人。
因为是从祖上传承下来的手艺,士家自然有着一套完善的规矩,这套规矩极为严厉和苛刻,却是士家能够在历史的长流中历经起伏、几经覆灭之灾,最终却依然能够存留下来的原因。
士家人倒斗,基本都是内部自家人行动,鲜少和其他人联合。
士家人下地,从来都严格的遵循着祖上流传下来的那一套古老的规矩,小心谨慎,从不违反。佩戴护身符,点蜡烛,每个冢只能进一次,只在晚上盗墓,鸡鸣不摸金,不损坏死者遗骸,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
士家历代都会记载下每一次大规模倒斗行动的记录,由家主秘密的保存起来,用来培养教育后世的子孙。对士家来说,这些珍贵的记录是什么东西都换不来的,只要留着这些东西,哪怕经历了再多的磨难,士家仍然可以东山再起。
因着这些缘故,士家上下才会团结一致。
七月底,士愖终于要第一次下地了。
下地的地点在南省木扎岭地带,是在一个偏远的小村里,两个月前,士家的消息渠道得到了一个消息,说是这个村子里有个村民在一场大雨之后,从山脚下捡到了一个生满了铁锈的小铜人。
那个村民也知道自己捡到的东西十有**是从地下出来的,估计是大雨引起的泥土滑坡,冲开了哪个墓穴比较靠近地面的墓室,后来又经过冲刷,把里面的东西给冲了出来,他知道这东西值钱,也就没有声张,连夜偷偷顺着山脚转悠了一圈,试图找到那个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夫夫强档】最新更新章节〖13.13〗地址https://m.888gp.org/243_2433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