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六年之后(2/5)

会以306对149票毫不犹豫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被迫引咎辞职,他在香榭丽舍大街上遭到法国民众狂扔臭鸡蛋和瓜皮,狼狈的乘坐马车而去。

不甘心的法国立刻提议;

向驻中南半岛法军追加五千万法郎军费,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高昂的爱国情绪刺激的法兰西人压根儿坐不住。

这时候老奸巨猾的英国人又出来了,伦敦发表声明;

法国不负责任的扩大战争行为,引发了伦敦的深深忧虑,在与唐国政府高层协商后,认为应该给这种鲁莽的入侵行为画上句号,让东亚局势重新恢复和平安定环境云云。

一句话,别打了。

法国是世界牌桌上老资格的牌手,一个眼光示意下便销声匿迹,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

遥想1853年那阵,沙皇尼古拉一世自信的对英国使者说道;“你不要威胁我,我还有普鲁士和奥地利盟友可以依靠。”

结果呢?

沙俄被英法唐奥加上撒丁王国围殴,打的那叫一个鼻青脸肿。好兄弟兼盟友奥地利皇帝约瑟夫正忙着迎娶茜茜公主,普鲁士直接装看不见。

沙皇尼古拉一世饱受残酷国际现实的毒打,最后气绝而亡……

法国人这是聪明的做法,英唐这对组合他惹不起,哪怕心中不甘不愿,还是得弃子认输。

说到法国,就不得不提三国联盟。

普法战争以后,德国与法国结下了不解之仇,那真是不死不休。

德国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采取结盟政策来围堵法国,促成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俄国结成了”三皇同盟“。

可是后来,沙俄在巴尔干半岛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最终爆发了战争,在其后列强参与的《柏林条约》中,几乎被剥夺了大部分的胜利果实。

这在沙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隔阂,加上俄国内心也不希望德国强大起来,这令三皇同盟只是虚有其名。

沙俄不禁焖心自问;

三皇同盟让德国有两个盟友,让奥地利有一个半盟友,而沙俄只有半个盟友,这样的同盟到底有什么价值?

真正爆发欧洲战争,谁也不知道沙俄会做何选择?

在1881年9月份举行的米国总统最终大选中,自由党总统候选人,前任总统张宗良凭借着11张选举人票的微弱优势,战胜对手竞选连任。

这一届总统大选遭到米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疯狂攻讦,认为存在着不公平的重重黑幕,但大选结果已经无法改变。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这让意大利王国嫉妒的简直发狂了。

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思索再三后便投靠德、奥这对德意志兄弟。

德国首相俾斯麦敏锐的察觉到了同盟的机会,于是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这就是三国同盟。

三皇同盟与三国同盟同时存在,是德国首相俾斯麦给法国脖子上围绕着两道铁链,限制其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扩张,给德国的安全加了双保险。

1885年1月9日,入侵朝鲜半岛的扶桑国,与朝鲜王国签订《汉城条约》,朝鲜从此沦为清朝和扶桑国的双重殖民地。

扶桑人原本介入甲申政变,但被驻扎朝鲜的清军打败,殖民野心遭受重挫。

事后,扶桑反而借口“使馆被焚”、“侨民被害”而要求朝鲜方面谢罪、惩凶、赔款,派出以外务卿井上馨为大使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汉城条约》。

该条约不仅使扶桑挽回了在甲申政变中的损失,更将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朝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狂野北美1846】最新更新章节〖第664章六年之后〗地址https://m.888gp.org/247_24710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