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灭齐 6(2/4)

坦克手榴弹。当时手榴弹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发火方式,出现了方向碰炸机构,并开始应用在手榴弹引信上;2将空心装药结构用于手榴弹战斗部,成为反坦克手榴弹;各种特种手榴弹相继出现,如发烟、烧、催泪、震晕手榴弹等;4新材料开始在手榴弹上应用。

上面的内容,是张嘉师从后世的一些网站当中所理解到的。

而在张嘉师的心中,那种太过于先进的手榴弹他都想拥有,不要其他,就算是二战时期的那种卵形手榴弹,张嘉师都认为能够满足防御作战的足够需要。

但是很可惜,现在的张嘉师在解决装药问题之前,这种手榴弹更多只能够是一种镜花水月。

而张嘉师准备用来作为实战检验的手榴弹,是一种能够改进引信方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靠性的破片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的外壳主要是一些劣质的型原型陶罐,而外面的是一种用薄铁皮来进行构造的引信手柄。

当然,并不是张嘉师不知道木柄的做法,而是在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以及多次试验之后,这种薄铁皮的手榴弹,实际上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新型内置打火石引信的要求。

木柄那种东西,事实上要掏空,还真的要比将铁皮卷起来要困难不少。而且在成本上而言,木柄这种东西,真的要按照张嘉师的思路来作为引信安置区域,恐怕需要花费的时间更多。

这种引信的特点就是那一条作为点火索的火药绳,与一根铁片以及几颗打火石捆绑在一起,而在拉动外面的那个扣环之后,打火石会与在底部的一个打火石摩擦,产生火花,然后点那一条实际上也很容易点的火药绳。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投掷手榴弹的人,能够在将那一个铁条完全拉动之后,迅速将手榴弹扔出去。

这种射击固然是比较安全,但是因为很多方面的因素,这种手榴弹的可靠性一直不算太高。

尤其是哑弹率,这种手榴弹的哑弹率受限于装填火药的陶罐相当容易破碎,而很多时候,最多也就是在地面上,起一团烟雾……

张嘉师不是没有想过利用灌注的方式来生产出比较薄的铁罐,但是因为采取灌注的方式,铁罐的厚度在很多情况下都影响着火药的效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嘉师也就继续选择使用陶罐来作为手榴弹的装药外壳。

………………………………………………分割线…………………………………………

张嘉师麾下郎中军团的弓弩手,发射出去的弩鏃,在接触到那些西齐军的重步兵之后,很多特制弩鏃箭头都能够射穿这些西齐军重步兵的铁盾。

当然,这种弩鏃的破片杀伤效果,并不是只是将人射杀或者是射伤就能够结束的。

这些弩鏃哪怕是没有射穿西齐军重步兵的铁盾,而是被弹飞在地面上,这些弩鏃依旧能够进行爆炸。

在很多西齐军重步兵的面前,他们看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发生了爆炸,或者是前方升腾起一个火球之后,气浪以及一些金属碎屑杀伤着四周围的同袍。

这些弩鏃对于举着盾牌面对正前方的西齐军重步兵,杀伤效果事实上不算太大。因为很多西齐军重步兵,更多是被震伤或者只不过是被气浪掀翻,那些破片击打在这些重步兵的铁盾上,很难有效穿透这些重步兵握持的铁盾。

但是这些破片对于他们后方,也就是背对着它们爆炸位置的西齐军官兵还是有一定杀伤能力的,尤其是一些西齐军步兵,在只有布衣作为防御物品的情况下,他们身上的布衣根本无法有效挡住这些被爆炸震飞的破片对他们身体的侵害。

很多西齐军官兵并不是被直接炸伤甚至是炸死,而是更多的被爆炸之后所产生的效果杀伤,这也就成为了一种后世很常见的现象之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定秦曲】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六章 灭齐 6〗地址https://m.888gp.org/24_2477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