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长城(3/4)

兵败身死的事情。

王喜元年,栗腹以百金为赵王寿。酒三日,还报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群臣皆以为可,独昌国君乐间异之。王数问,乐间数驳,王大怒,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栗腹至鄗闻卿秦已败,骂曰:“竖子不足与谋坏王事者,乐氏也。”是夜,赵将廉颇来袭,栗腹大败而退。栗腹收残卒与廉颇大战者三,兵复振。腹与诸将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敢言退者斩”会有燕人降赵,告栗腹之谋。廉颇知栗腹将来,以轻兵为锋,伏大军于后。栗腹既败轻兵,追之甚急,及遇伏军即大乱。腹死斗不退,为乱兵所杀。

可以,当其时的赵国受到长平之战的国力损失,影响依旧是相当严重,甚至是让燕国看到可乘之机才发动战争。

第二个,那就是关乎于义渠与长城之间的相应纠缠:

义渠为古西戎之国,或称义渠之戎。商时有存,周初义渠君曾入朝周王。早在商、周两代的千余年间,庆阳就居住着义渠民族。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魏抗衡,并曾参与中原纵横争夺之战,成为当时雄据一方的少数民族强国。后被秦灭掉,融入华夏族。

义渠与秦国的纠缠起源于公元前650年前,义渠在吞并了北地诸戎后,进一步向东向南发展,首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秦国。公元前651年,义渠收留晋国人由余为使臣,派他出使秦国,以缓和两国紧张关系。由余到秦国后,秦缪公以上卿款待,并向他请教治国之道。由余:“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缪公听了大为赞赏,便用离间计召降了由余。

此后,秦用由余计攻北地义渠,“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义渠在战争失败后,吸取教训,养精蓄锐,筑城廓以自守。公元前40年,义渠发大兵攻秦,从泾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游,此后0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它的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到陇西,南达渭水,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52年,秦出兵伐魏,一举攻占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着秦和义渠摩擦又起。秦国乘义渠国内乱,派兵攻打义渠,并平定义渠内乱,义渠便臣服于秦。此后双方时战时和。公元前2年,义渠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正式成为秦国属地。

公元前18年,义渠乘中原诸国混战,脱离秦国控制,联合东方五国伐秦。秦国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用计谋拉拢义渠,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送义渠王。但义渠不上当,仍起兵伐秦,大败秦兵,收复了部分失地。

公元前14年,秦国在中原战场取胜后,调集重兵从东、南、西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义渠25城,义渠国土大大缩。

公元前06年,秦昭王立为国君,因年纪尚,由母亲宣太后摄政。她改变正面征讨义渠戎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以堕戎王之志。她书请义渠王于甘泉宫,让其长期居住,并以优厚的生活款待他。后义渠王同宣太后,生有二子,使义渠王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4年后公元前22年,宣太后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亡,领土并入秦国。义渠国灭亡后,义渠族也融入汉民族,逐渐汉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从相应的描述而言,义渠在被秦国灭亡之前,应该是在秦国咸阳以北与义渠接壤的相应区域修筑一道防御体系,但是这一个比较简短的长城与之后的秦长城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后世的秦长城应该是在义渠被秦国灭亡吞并之后修筑的。

从相应的义渠北部领土区域而言,也可以算是这么一个范畴。当然,当其时匈奴还没有强大起来,秦国与匈奴人之间的战争不算太多,要不然秦国也不会有足够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定秦曲】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二章 长城〗地址https://m.888gp.org/24_2477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