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游牧民族(1/4)
在装备方面的优势而言,秦军领先匈奴人骑手的不仅仅是弓弩以及铠甲,就连在近战装备武器方面,秦军都有相当的优势。『可*乐*言*情*首*发()』
因为匈奴人骑手在这个时候,很多都是使用青铜刀剑进行作战。
这一点并不是匈奴人的冶炼工艺很差,相反,匈奴人的冶炼工艺这个时期虽然依旧是无法比拟中原的国家,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就算是西域的一些大一点的国家,跟匈奴人在科技水平上面的对比也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这也不是青铜武器就不是一种好东西。相反,在铁质武器初期发展阶段,相对比较成熟的青铜武器可以能够爆铁质武器几条街。
因为这个时期的铁制武器质量真的不怎么样。
在张嘉师的认识当中,先秦时期的宝剑大部分都是青铜武器,比如太阿以及干将莫邪等等,就是一把以青铜材质为主的宝剑。
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的兵器,是在战国七雄当中最早使用大批铁制武器,然后逐渐过渡为铁器制度的国家。
这一点跟历史上的书籍来,有很大的差距。
历史上认为秦国以及大秦帝国主要还是使用越发成熟的青铜武器作为制式装备,主要还是因为大秦帝国的兵马俑当中,配备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就是青铜武器。
而且在兵马俑当中,也有着这两种青铜的马车配件: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第一乘驾四马,车上有棚,御者为坐状。这两乘车马均为青铜器铸件构成,大与实际合乎比例,极其精巧。车马上还有不少金银饰件,通体施以彩绘。第二乘马,长。1、高1。06米,可以是迄今发掘到的形制巨大、结构又最复杂的青铜器。
由此可见,大秦帝国时期的青铜冶炼以及相应器物的制作工艺,确实已经是进入了中原国家的巅峰。
但是秦国不是一个主要使用青铜武器的国家,原因就在于秦国的领土内,极少有生产青铜所需原材料的矿山。
虽然在兵马俑当中出土的青铜武器,很多都似乎是足够的证据,很可惜,这些出土的青铜武器的青铜材质比例,并不是兵器的比例。
在青铜的冶炼以及相应器具制作当中,早已经有着一套相应的规格:
周礼考工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详细点来明,这一段规格的翻译就是:
所谓“金之六齐”,就是区分青铜品种的六种配方之分量,以制造各种用器。所谓“钟、鼎之齐”铜、锡比例为六比一,即铜占85。1,锡占14。29。“斧斤之齐”的铜、锡比例为五比一,即铜占8。,锡占16。6。“戈戟之齐”的铜、锡比例为四比一,即铜占80,锡占20。“大刃之齐”所需铜、锡比例为三比一,即铜占5,锡占25。“削杀矢之齐”铜、锡比例为五比二,即铜占1。4,锡占28。5。“鉴燧之齐”铜、锡比例为一比一,即各占50。
杨宽先生认为:考工记规定各类青铜器的“铜锡合金的比例是很合乎合金的原理的”1。青铜中锡的成分占1到20最为坚韧。考工记“斧斤之齐”锡占16。6,“戈戟之齐”锡占20,是因为斧、斤、戈、戟都需坚韧。青铜中锡的成分占040,硬度最高。考工记中规定“大刃之齐”锡占25,“削杀矢之齐”锡占28。5,是因这类武器所需韧性高。青铜中锡占的分量增多,光泽就会从青铜色转为赤黄色、橙黄色、淡黄色。锡占到040,青铜就会变为灰白色。考工记规定“钟鼎之齐”锡占14。29,为了使它能呈现橙黄色较美观,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定秦曲】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三章 游牧民族〗地址https://m.888gp.org/24_2477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