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7/www.888gp.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7/www.888gp.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领先四十年第十四章 农村现状(补十四号)(1/3)-新笔趣阁

第十四章 农村现状(补十四号)(1/3)

三区和四区,是巫家人的根。 (.

因为当年出了个巫二老爷,四区人就自诩为巫家正宗。

但巫家祠堂明明就在三区,四区的巫家人一气之下,在巫二老爷的旧居所在学堂岭另起炉灶,一样叫巫家祠堂。

解放后,破四旧的年代,二老爷的子孙巴不得撇掉自己身上那层地主富农的帽子,哪还敢提什么祠堂?

学堂岭那边,后来成了塘坊中学,不再复有巫家祠堂。

反而三区这边的巫家人,因为困苦而保留下来。

据说当年有两家姓巫的就在祠堂居住,其实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在其他地方住,白天随时过来打扫。

淳朴的乡民,大道理不懂,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刻到骨子里。

不过,那两家人日益凋零,今天已找不到踪影,有暴病而亡的,也有家里没有男丁姑娘嫁出去成为别家人的。

有人说,这两家的小孩不懂事,朝着祠堂的祖先牌位撒尿。

对这些,巫山嗤之以鼻,纯属无稽之谈。

不过是地方太阴凉,壮年男人住久了都得病,何况体质并不好的人。

巫远山老人去世几年了,现在守祠堂的人,换成了他的儿子巫天翔。

和他的父亲比起来,这人多了一丝仙风道骨的味道,活脱脱的一个道士形象。

尽管巫天翔没有出家,却终身未娶,阳精不泄,看上去鹤发童颜,精神奕奕。

三区有两个坝子,最大的就是羊桥三坝的上中下坝,往东边去,是原来叫谭家改成峰灵的谭家坝。

对羊桥坝,巫山闭着眼睛都能走路,然而对于上面的谭家坝不甚熟悉。开车到了这里。

峰灵镇下辖几个乡,龙王乡是其中之一。寂静的乡政府,今天没什么人,估计适逢周末,都回家去了。

把车子往院子里一放,在门卫敬仰的目光中走了出来。

龙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至高无上,我们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

在中华大地上。处处都有以龙为地名的地方。

在上磺区,东边是龙王乡。下面是龙王村,后来改成龙坪村,中间还有二龙庙。

就在龙王乡,除了龙王这个称呼,还有来路上的九龙观,道观早就恢复了。

龙王乡还有龙王村,巫山信步就四处溜达。

深秋的农村,地里庄稼早就入仓,只有稀稀拉拉几块红苕地里。还有一些青黄相间的红苕叶子耷拉在地里。

再过些日子,一下霜冻,叶子都该枯黄了。

地里面还有人干活,巫山的眼力好,看得到他们都是老人。

有人挥着镰刀,在砍玉米杆。也有人扛着锄头,在地里挖红苕。

经过秋老虎的肆虐。上面的叶子早已干枯,在砍的过程中扑簌簌往下面掉叶片。

随意走到一块玉米地边,他冲老农喊道:“老者,这些玉米杆砍下来烧火粪吧?”

“你说啥?”头上热气腾腾地老人停下了镰刀。

“我说这些苞谷杆砍下来做什么?”巫山走近,递了一支烟过去。

巫县有了烟厂,生产的小三峡牌香烟。已远销全国。

不过,他手里的金小三峡可不是一般人能买得到的。

老人坐在田埂上,从裤兜里掏出火柴,划了好几下没有划燃,估计汗水早已浸湿。

接过巫山的打火机,他熟练地点上烟,猛吸一口。

“在过去呀。我们这些苞谷杆可是好东西。”他把烟头掐掉,从兜里掏出叶子烟,麻利地过好,一个短烟袋系在领口。

“不要说玉米杆,就是留在地里的短小玉米茬,那也是小孩子们最喜欢挖了做燃料烤火用的。”

说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领先四十年】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四章 农村现状(补十四号)〗地址https://m.888gp.org/2_2422/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