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苏俄入伙(2/3)


“小山啊,真有你的,”一见面,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刚才看到你把那个小毛子唬得一愣一愣。”

“爷爷,您都听见了?”在一般场合,爷孙俩肯定不会用敬辞。

在这样正式的环境里,让老爷子得到应有的尊重是应该的。

“那倒没有。”赵立生摇摇头:“不过,你的神色变化很少,那个普西金脸色不停在变幻。”

“小山,那小子同意了?”伟人的声音四平八稳。

“算是吧,”巫山点点头:“伟人爷爷,放他出来吧。”

人点点头,按了一个按钮,汪瑞林走了进来。

“首长!”他目不斜视地径直走过去。

“派车把普西金送到苏俄使馆,”

看到他走出去,伟人像是在自言自语,手掌有节奏地挥动着:“相信谢尔巴科夫有办法让那小子的消息传回国内。”

新中国一成立,出于对国际形势和国内需要的考量,实行向苏俄“一边倒”的对外政策。

苏俄也因内政外交上的需要,给了中国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中苏两党、两国经历了一个将近10年的友好合作时期。

但是,1958年接连发生的“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炮打金门”等事件,使得中苏两党之间出现了裂痕。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到了1969年春夏,在中苏边界珠宝岛等地区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双方的伤亡都很惨重。

从1965年到1982年,在10多年时间内,中苏之间人员的来往全部中断。

双边的业务交往只限于一丁点儿贸易和每周各自开一班飞机和一趟列车,两国关系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1982年11月10日,前苏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

中国派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骅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

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伟人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

另外,在安德罗波夫上任后不久,就一反勃列日涅夫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的拔高性提法,把苏俄的发展阶段只定位在“发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上。

这位新任总书记也许预感到来日已不多,便大刀阔斧地对内、对外推行“新政”。

令人惋惜的是,安德罗波夫“出师未捷身先死”,于1984年2月9日病逝于莫斯科。“在位”只有一年零三个多月时间。

接任的契尔年科一年后也疾终于“位”上。中国政府又分别派出领导人参加二人的葬礼。

对此,有人称为第二次、第三次对苏“葬礼外交”。

第一次对苏“葬礼外交”使中苏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而后面两次“葬礼外交”则是其延伸。接二连三的“葬礼外交”,使双方接触、交流的级别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1984年、1985年,中苏两国第一副总理实现了间隔了20多年的互访。

1967年因中苏交恶而撤回大使,期间设临时代办。

一直到1978年,两国才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曾经中国人称苏俄人为老大哥,后来。太祖在世的时候,定义为苏修。

可以说。在中苏关系陷入冰点的那几年,苏俄人都不敢走出大使馆的大门,害怕会被愤怒的中国人砸成齑粉。

位于京城东北二环路拐角处的苏俄驻华大使馆,1956年开始建设。

占地面积顷,约250亩地,是当时乃至现在北京占地面积最大的外国驻华大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领先四十年】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四章 苏俄入伙〗地址https://m.888gp.org/2_242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