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乱站队(八)(3/4)

国内的问题太复杂,需要因应各地的情况具体对待。

说白了,商务部认为各省企业重复建设太多,需要在竞争中淘汰一批,甚至是很大一批。财政部则认为国有资产只能进不能出,如果把这个规矩给破坏了,后患无穷。韦泽都督这几年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被这些事情困扰。

就李新自己的看法,中国要走的道路大概是自由贸易的那套。如果不是自由贸易的这套,李新此次也不可能接受了要在欧洲开始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并且开始在欧洲各国建立起人民币兑换体系的重担。在资本营运方面,说白了还是一个资金与资本流动的问题。

不过德国议员们并没有争论太久,估计是他们也觉得在中国外长面前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论也实在是没有价值。莱因哈特议员问李新,“阁下,不知道中国方面能否扩大和德国的贸易。”

李新笑道:“请问德国有什么可以向中国出口的?”

说这话的时候李新颇为自豪,中国的工业品价格这些年在不断下跌。虽然工厂的规模与工人工资都有所提高,不过工业效率突飞猛进。韦泽都督早早的就引入了生产成本核算体系,一项产品如果没有进行技术改造,在生产之前大概成本就已经合算出来了。与外国同类产品的比较一直是中国很重视的问题。

德国议员们一时没有办法提出具体内容,这些年欧洲与中国的贸易越来越多,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对于中国这个八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欧洲工业国无比垂涎。但是呢,中国有着比欧洲毫不逊色的工业能力,而中国还有远比欧洲更多的原材料产地。

最近德国议会里面关于进口中国肥皂的问题进行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次激烈的讨论,虽然德国采取了高关税壁垒政策,不过中国产品在德国的销售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例如中国的透明皂,在德国海关收取50%的关税之后,也并没有比德国的肥皂更贵。德国的植物油产量很低,动物油肥皂避免不了那种杂质的味道。和中国的肥皂一比,德国肥皂业只能说是在勉强支撑。

英国采取用了自由贸易政策,在这方面就有着极大优势。英国不进口中国的肥皂,而是大量进口中国出产的棕榈油。棕榈油根据熔点非为好些种类,58度、52度、44度、33度、24度。58度的最适合用来生产肥皂,还能生产甘油等产品。英国人就大量进口这种58度棕榈油,在英国国内制成肥皂。不仅供给了英国本土使用,还在欧洲与中国肥皂争锋。

德国议会里面也有这样的声音,希望在进口中国原材料的时候能够对这方面降低税收乃至免费。不过制造肥皂需要纯碱,中国肥皂便宜是因为中国有现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碱矿,可是纯碱矿出口在中国是被严格限制的。

英国殖民地众多,还采取了自由贸易的政策,所以英国纯碱供应比德国要好很多。单纯对中国的棕榈油降低关税并不能对德国的肥皂业有立竿见影的帮助,不能解决纯碱的供应,不能得到大量廉价纯碱,德国的肥皂业就没有前途可言。

议会这地方如果能够允许科学来说话,例如请了德国商务部以及化工业的专家做了专门解释,议员们就能得到对事情本身规律的清楚认知。不过有了清楚认知不等于就能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经过“理性”的讨论之后,德国议会私下得到了三种解决办法。

第一,就是逼着中国改变纯碱的出口政策,让中国以低于国际现有市场价格的方式来销售纯碱。这个方法明显不现实,中国现在并不缺出口纯碱的这点利润,而且低价对海外出口纯碱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第二,就是从市场上寻求更低价的供货商。英国现在是世界霸主,控制了很多产品的供货和定价权。想获取更廉价的原材料,那得先问问大英帝国皇家海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852铁血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70章 乱站队(八)〗地址https://m.888gp.org/2_268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