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进县城(1/2)
白日里立在大太阳底下,水腾腾的热气便直往人身上扑,夜晚起了风,才渐渐将那股子憋闷压了下去。 忙完了一切,洗好脚,就让李隆感紧睡觉,自己也直接上床,这年头,没电灯,没电话,没电视,没ifi,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夫妻运动,不然哪来的这么多孩子。
大概在鸡叫二遍的时候,李和就赶紧催促李隆起床,因为如果在四周邻居卖泥鳅黄鳝被发现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
路过村旁鸡鸣狗叫,还响起人们起夜的声音。
怕黄鳝泥鳅闷死,半个小时蛇皮袋就要在河边浸一次水,这样袋子更沉,累的兄弟俩大喘气,走了二十里路左右才到了县城。
天还没有开透,光线不甚明亮,南门街边还没有行人,将周围零碎的物事映得影影绰绰,只有零碎的小贩,叫卖身是绝逼不会有的,都还是投机倒把打游击战的年代呢。城中和乡村的各种相异之处,几乎是从每天清晨就开始展现的。
李和赶快占好位置,然后就从怀里掏出干饼子并让李隆赶快吃一点,看到远处有一家开水茶房已经点火了,又去要了一点开水,兄弟俩喝了一点。
天慢慢的放亮,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买菜的人也多了。
转了一圈,旁边有个猪肉摊子,问了价格,心里有了数,这年头只有猪肉才算荤菜,油水多。
黄鳝泥鳅不可能卖出比猪肉价格高,这也是时代观念吧。
大姐,给你捞几条,补虚劳祛风湿好不容易看一大姐在自己摊子上留着不走,现在不卖吆喝,要等到什么时候。
什么价
姐,,4毛,有粮票肉票一斤换一斤半李和这几顿饭吃苞米嗓子都吃的疼,真的需要粮票买点细粮,不然没粮票,光有钱进供销社人家都不卖你,正所谓有票走遍天下,没票寸步难行。农民是没有粮票的,按照参加集体劳动的工分,可以分得口粮,如果不够吃,只能另想办法。 一些农民用自己家的鸡蛋和蔬菜,与城里人换些粮票,以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
那也太贵了,三毛五,行的话,给我五斤,
李和心里叹了一口气,什么时候自己都做起了五分钱的算计,越想越没劲
大姐,开摊生意,不赚你钱,图个顺当说着就用老秤把对方的篮子去了重,又从袋子里掐黄鳝送到篮子里,秤砣高高挂起大姐,你看6斤4两,去掉你篮子1斤1两的,我这多给你三两,就送你了,好吃,下次还来找我
你这老弟说话劲道中听大姐看着篮子里活串的黄鳝,给完钱就麻溜的走了。这年头可没有塑料袋,想出来买菜带篮子是必须的。为了防止进篮子溜掉,卖完之后,还要费事,只能跟鱼一样,用狗尾巴草穿腮,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独家发明啊,能不能申请专利啊。
看着。
想想自己以前作为老二,真够没心没肝的,生活的压力都放在母亲,大姐和弟弟身上。
至于亲爹,亲爹是横竖不问事的。
前世的自己没钱上学,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挣钱,只会指望家里到处借。
有一段时间还一直抱怨自己的亲戚不帮衬。
后来想明白了,自己家里没有顶门立户的,自己亲爹是个不靠谱的,舅舅姨妈也好,叔伯姑姑也好,借给这边钱都是不指望自己家里能还得上的。
这时候的农村哪家不是三四个孩子,哪家又比哪家的日子好过,人家借你一次两次可以,不能一直借下去啊。
常年吃的都是地瓜干(红薯干)苞米,大米就是比较奢侈的粮食,小麦吃得很少。只是逢年过节才有白面吃,吃顿饺子就是最大的美食了。
就是这样的日子,人家也没少帮衬自己。
李和现在是彻底是看明白了,两辈子了,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1979】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章 进县城〗地址https://m.888gp.org/32_32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