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现实(1/2)
有些时候想法是好的,却办了坏事。>
所以光有想法没用,得经得起考验。>
自己丈夫对自己的爱,何雨水当然知道,她是院里最幸福的女人,每天就在家里带孩子,把家里拾掇好,等着丈夫回来,一家人甜甜蜜蜜的吃晚饭,然后出去遛弯。>
没事的时候,何雨水会教孩子识字,背唐诗,读拼音啥的。>
小家伙特别的聪明,性也特别的好,一首唐诗背几遍,就记得住了。>
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又是什么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小小子都能背。>
能背的还有很多。>
小家伙声音洪亮,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节奏感非常强,背的唐诗让院里的人听见,都直夸这小子厉害。>
一个三岁的小朋友,有的孩子说话都还不怎么利索,他却已经能背很多唐诗了。>
当然也周阳小朋友当时的水平,放在后世不算什么。>
因为后世的教育起点更早,孩子们智商更高,父母也更舍得下功夫,还有几十年后整个社会发展了,也有条件了。>
而在当时,很多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老是问他是男孩儿女孩儿,还有搞不清楚。>
问他几岁了,同样搞不清楚,这种并不是个别,儿子比较多。>
因为大人都忙着上班,忙着每天的劳碌奔波,忙着忙忙碌碌的生活,没顾及上孩子。>
家家的孩子都那么多,两三个就比较少的,多的六七个,七八个。>
一家人聚在一起闹哄哄的,父母为吃穿都已经愁的焦头烂额,哪有心情管孩子从小识字背唐诗的事情?>
能有条件送他上学就不错了,城市好一点,如果在农村,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天书没读过的也有。>
读一两年小学就辍学的也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困难,兄弟姐妹多而上不了学。>
很早就回家帮父母干活儿,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因为家家都如此,所以大家也见惯不怪,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周阳小朋友就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确实是与众不同。>
让院儿里的一帮娘们儿又羡慕又嫉妒,原电视剧里,整个院里都没有出几个人才。>
小当和槐花好一点,小当好像是中专毕业,其他的没见着有一个考上大学的。>
包括三大爷家的几个孩子,哥哥,金鱼算计,缺乏孝心,只想着自己,换句话说,自私心很重,跟他爹三大爷是一样一样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想想也正常。>
二大爷家的几个只有老大好一点,但老大的戏份很少,后来一直没出现,老二,老三也是不咋的。>
经常回来抢房子,一家人打架,闹的鸡飞狗跳,把二大爷气的进医院。>
其余棒梗,还有其他的一些人家,虽然是透明版,但确实也没怎么介绍。>
而现在周阳同学,天天早上吃完早餐,就坐在自家门口,在妈妈何雨水同志的引导下,朗朗上口的背着各种各样的唐诗,还有宋词。>
青春的声音,充满朝气,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动听,就像弹奏一曲动人的琴弦,声音清脆,嘹亮,充满稚气,让人听起来特别的舒服。>
三大妈就对三大爷说:“人家周强家的孩子,一代比一代强,周强这小子比别人聪明,他儿子更聪明。”>
三大爷有些不屑一顾的说:“那也是后面的事,这小子最早是傻不拉几的,有神经病,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这样毁了,谁知道一夜之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四合院之真情年代】最新更新章节〖第218章现实〗地址https://m.888gp.org/332_33261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