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没标准(五更完成,求月票)(2/3)

儒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从根子上鄙视利用工程科学技巧的成果,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巧的更新换代,起到了多么大的阻碍作用?

上哪里往找作为参照物的基准标准呢?李中易陷进到了长考之中。

由于北方中原地区,长年处于战乱时代,城头经常变幻大王旗,唐代的一些计量工具的标准,很多都遗失了,或是根本无人考虑要往收拾。

由于平时很少注意的缘故,官府并不器重直尺的标准化,只要目测比较直,也就可以了。

但是,针对升、斗、石,这些装粮食的体积单位,官府涉及到亲身税收利益,就异常器重。每座县衙门前,都有加盖有官印的标准计量工具,作为基准。

当然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斗收粮税,小斗交给官仓,类似的损公肥私现象,屡见不鲜。

李中易亲身检查过已经造出的羽箭,有了一个惊人的创造。每支箭的是非都不一,即使是目测,也有很大的差距。

多则相差几厘米左右,比李中易的左手第一根指节还要长,显然,完整没有标准化的概念,大致差不离,也就糊弄过往了。

这就和中国的战史记载一样,都有个不准确的弊病。比如说,战史上经常涌现杀敌无算。

这个无算,毕竟是几千呢,还是几万,就需要后代的史学家,熬干脑水往猜测了。

有了,李中易头脑里灵光一闪,别的处所的标准尺很可能都有很大的误差,卖布的布商那里所用的布尺,应当是相对最准确的尺子。

想到这里,李中易担心李小七不懂标准的重要,索性带上王小乙,离开了造箭坊,乘坐马车直奔四周小镇上的布店而往。

临走的时候,李中易在现场留下了李小七和李小八。仔细的吩咐他们,务必守好工棚,谁敢妄动除了杀人之外。随便他们处理。

李中易目前就剩下这么点小小的家当,再要是让周冲和孙大清暗中捣几下鬼,真心受不了。

到了镇上的布店之后,李中易缓步走进店内,一个伙计点头弯腰的小跑过来,一边行礼,一边热情的询问李中易:“官人。您要点什么?鄙店有各色的好布料,还有上等的绫罗绸缎,甚至连难得一见的蜀锦都有……”

李中易在展子里转了一圈。指着最薄的一种夏布,吩咐说:“这种布,给我扯一丈八尺三寸。”

“好嘞。”那伙计见生意上门,客人也很爽直。一点不墨迹。心里很开心,顺手扯开那卷夏布,拖到柜台上的划线处,开端量布的长度。

李中易买布是假,想看标准的计量却是真,他不动声色的走到伙计的身旁,聚精会神的盯着这个伙计的一举一动。

伴随着伙计的动作,李中易赫然创造。就在柜台的上边靠前的地位,有人用细墨笔画了一条长线。总长度为一尺,其下是寸。

李中易注意到,在寸的地位上,墨线略粗一些。全部度量里边,最小的单位,也就是寸,寸以下就只能靠目测了。

布展伙计的手脚异常麻利,他扯开布卷,略微放了点布头,然后,就在柜尺上面,一尺一尺的开端量布。

李中易注意到,每到换下一尺布的时候,布展的伙计都会特地用大拇指的细指甲,逝世逝世的摁住已经量好的布匹。

伙计一边卷动布匹,一边用两手的指甲,轮流卡逝世已经量好的那一尺布,然后,趁着换手的时候,左手的拇指会调换出右手的拇指。

李中易心想,假如不是特别需要标准化的计量,按照伙计的搞法,倒是可以委曲搪塞过往。

那伙计量好了一丈三尺八寸夏布之后,还刻意往前放了两三寸的布,显然,是故意送出来的小便宜,让买布的李中易心里舒坦一些。

“唉呀,我忽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逍遥侯】最新更新章节〖第143章 没标准(五更完成,求月票)〗地址https://m.888gp.org/3_374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