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客(3/3)
二年的事情好像欧阳澈已经于去年三月离开草原向西去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联合抗金!”
欧阳澈还活着他没有死谢天谢地!
欧阳澈又如何到了漠北呢?
蒙兀室韦难道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蒙古族?
蒙古族成吉思汗?
赵桓也不能完全确定蒙兀室韦就是蒙古族不过从地域上来说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能够联合蒙兀室韦当然是一件有力无害的事情。有朕在自然不会让蒙兀室韦再变成另一个女真!
赵桓再也坐不住站起来踱了几步道:“相公以为如何?”
李纲眯着三角眼略一思忖道:“蒙兀室韦距离大宋几千里中间又隔着西夏、金国平时通气难上加难联合抗金又从何说起啊!”
李纲考虑得很周密困难就在眼前又当如何?
赵桓道:“不管怎样这总归是一件好事!派一名宰执去谈谈朕也要见一见的。”
话说完见李纲没有告辞的意思赵桓问道:“相公还有事?”
李纲起身撩衣跪倒奏道:“尚书右仆射一职已空闲两年臣心力交瘁难当重任请陛下明察!”
可不是吗!自张邦昌罢相李纲独自担任宰相已经两年了。朝廷里议论不小造谣中伤搬弄是非者大有人在。赵桓一直压着当然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坚定地推行军事变革需要李纲而让他一人出任宰相也是想减少掣肘尽量把事情办得顺利些。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考察一下几个关键的人物。当事人李纲用人惟贤尽心尽力没什么可以挑剔的。遇到事情虚心征求宰执意见群策群力更是难得。
张叔夜、秦桧、赵鼎三人是最有可能坐上那个位子的人都表现得不错。
张邦昌赋闲在家就连挑剔的御史也说不出什么可见个人操守还是过硬的。
而今军事变革进行到尾声马上要进入政事变革是到了再选一个人上来的时候了。一人独相权利过重非国家之福啊!
赵桓扶起李纲似乎不经意地问道:“相公可有合适人选?”
这句话倒也不完全是试探总有三分真心在里面。
李纲道:“此等大事陛下何用问旁人意见?”
赵桓微微一笑道:“朕就知道你不会说张邦昌如何?”
“知臣莫若君也!”
枢密院那边离不开张叔夜;赵鼎太过耿直秦桧人望太差思来想去只有张邦昌合适些。
临别之际赵桓道:“明日召集宰执商议撤销三衙、将兵部并入枢密院相公心里要有个准备呀!”
李纲面色凝重躬身而退。
撤销三衙、将兵部并入枢密院是军事变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赵桓早就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情。拖到现在整整三年过去了也到时候了。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靖康志】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一章 北客〗地址https://m.888gp.org/42_420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