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别了,庐州下(1/2)
天子选择的收场方式很含蓄,因为他选定的主审官是刑部何尚书。
当刑部尚书何乔新接到圣旨的时候,他就清楚皇帝究竟想要他怎么干。何尚书也是大有来头的,他忠心勤奋,刚正耿直,曾经在河南任上,安抚过六万多户的流民,属于典型的能臣干吏。
他为官清廉,得罪人极多,和王恕是同道中人,王恕担任吏部天官后,就推荐何乔新干刑部这摊子活。刑部在六部中虽然地位相对不高,但也是三法司之一。刘吉一帮人屁股一向不干净,这样一个对头待在刑部,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所以刘吉就曾百般阻挠。
所以何尚书是王恕的盟友,又是刘吉的对头。这个案子刘吉可是幕后黑手呀,现在交给刘吉的仇人来审,天子这个安排,真是费了苦心了。
然后从犯人名单里也可以看出来,兵部主事李文祥,是由王恕推荐进入兵部工作的。首犯汤鼎,当年正是他向天子上书召回王恕。而负责此案的刑部尚书何乔新,也是由王恕推荐来的。
犯案的是王恕的同道,办案的也是王恕的同道,这么个审法,可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外面群情汹涌,一边是言官们,嚷嚷着要秉公办案,严防司法黑幕;一边又是刘吉,不停的到处活动,非要严厉的处罚他们。
但是,任你们外面吵得欢,何尚书不慌不忙,稳坐钓鱼台。他也是老江湖了,皇帝心思转变,他一眼就看的出来。
何尚书决定把整个案子一分为三的看,姚谦是姚谦,赵昱是赵昱,汤鼎是汤鼎,都得分开。
按照明朝法律,姚谦弑父,十恶不赦,处以极刑凌迟,自不待言。
赵昱,马金等人把弑父恶徒当成孝子,然后制造冤案,导致多人死伤。这个锅你们几个好好背着。
合肥县令虽然没有判错医闹官司,但是他没有察觉到这个恶徒,这属于失职。
马金,赵昱,赵同知三人同样没有察觉到这个恶徒,但是故意判错医闹官司,按照“官司出入人罪”律规定,他们需要承担“失入”的责任。
因此医闹案,主审官赵同知,马金罢官,流放,王知县罢官。
处理完了医闹官司。然后就是御史结党案,审判了几天,何尚书很快就有了一审判决。
弑父案,主犯姚谦凌迟。
御史结党案,医闹案主犯赵昱两罪并罚,斩首;
御史结党主犯刘概妖言惑众斩首;
从犯汤鼎流放充军,其余人等一概罢官。
奏折上报后,皇帝迅速批复同意。这下子朝野可炸了锅了,这处罚也太过分了。医闹案那几个混蛋,贪赃枉法,坑了大伙,被处罚是活该,但牵连众多御史罢官,也太冤枉了吧。
大家都是苦读十几年熬出来的,现如今一招被罢,前功尽弃。兔死狐悲的官员们,高喊着朝廷培养一个御史不容易呀,痛骂刘吉等人。
骂了几天也没结果,正想再接再厉,突然都老实了。因为宫里传来小道消息,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内阁首辅刘吉也坚持刑部的原判,并且放风说谁替他们说话,下一个就治谁。
此时大家伙终于绝望了,彻底的绝望了。大多数人都想多活五百年好为朝廷效力,于是都不说话了。只有个别胆大无私的,依然上书继续骂,但总之是基本消停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他挽救了深处水火之中的御史们,但是大家伙谁也不愿意承这个人的情,因为这个人身份有些特殊,他是张国丈。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张国丈自从得知张松龄打着他的名义在庐州胡作非为,他是痛心不以呀。所以张国丈把张松龄痛打了一顿,压着张松龄去宫中谢罪。
天子也很痛心呀,就下令宗人府严加管理张松龄。张国丈谢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朝小官员】最新更新章节〖第103章 别了,庐州下〗地址https://m.888gp.org/54_545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