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论战(2/2)
有皇帝的圣旨,但是盐运司和松江府毫不理会,或者故意拖延,不仅如此,他们还设卡阻拦吴盐的运输,根本不承认这些吴盐是官盐。
见此张超毫不示弱,他一面与盐运司和松江府打着笔墨官司,一面毫不犹豫的让荡倭营帮忙运输,通过长江运输到湖广等地发售。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事实上何止是秀才,官府也同样如此,面对张超动员起来的荡倭营,他们是无可奈何,很快第一批食盐就运到了湖广。
尽管交了朝廷翻倍的盐税,淮盐总会还是赚的,因为过去他们走私漂白的成本太高了。
郑三爷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老子赚十两银子,有五两是官员们的,三两是各地朋友的,一两是手下兄弟的,最后进自个儿口袋的,只有一两。
所以高达五成的漂白成本,是走私行业的潜规则,历朝历代,屡见不鲜。
既然朝廷面对弹劾装聋作哑,甚至暗自支持,那么就事论事是没办法收拾张超了,所以这些反对的官员就改变了策略,他们开始寻找张超的毛病。
张超是有名的活菩萨,牛痘神药救了很多人,所以天下感激他的人数不胜数。而且张超不蓄姬妾,不进青楼妓馆是出了名的,所以从私德上攻击张超十分困难。
而且谁都知道张超很有钱,又会赚钱,但是通过黄连素一事官场都知道张超不贪污朝廷的钱,这样一来在贪污问题上找茬就没有说服力了。
所以转来转去,还是转到张超做的事情上。张超干的出乎意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又年轻,做事不可能思虑那么周全。所以很快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问题就被找了出来。
张超对此也毫不示弱,同样上折反驳,反正无论如何,他是绝不认输,就算有些事情没理他也要搅合三分,不管是面对御史,还是地方官员,这让官场中人是瞠目结舌。原来那个一向低调,与人和善的张子卓战斗力竟然这么顽强。
出乎意料的是,弘治对于如此激烈的论战一直不予理睬,也没有表态。张超确实忠心,但是也太二了点,做事太激烈了,因此一向喜欢安静,追求仁政的弘治很有些不以为然。
张超出仕以来,光光弹劾他的奏折就有上百道,比一些尚书学士还多。骂的人多了,可见他的做法确实有很多问题,为了防止别人胡乱效仿,让这些人敲打敲打张超也有好处,免得他翘尾巴,真惹出什么大事。
弘治这么想,也就没有表态,而内阁六部重臣们摸不清皇帝的态度,对于张超这样的急先锋也不便表态,所以有一伙人就认为他们等到了机会,可以出手了。
7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明朝小官员】最新更新章节〖第315章 论战〗地址https://m.888gp.org/54_5451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