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刺杀(1/3)
王天官与彭韶在讨论张超的同时,远在福建三都澳的张超也在与吕师爷讨论这一次京察。现在是隆冬季节了,福建却是温暖如春,让张超十分舒服。可惜小妹还在南京,这一闲下来就有些思念家里的老特别是还没有见过那个宝贝闺女,实在挂念的很。
张超是都察院外派的御史,对他的考察也属于京察的一部分,而吏部尚书竟然可以对他有一票否决权,甚至可以不经过皇帝直接罢黜他,这是张超从来没有想到的。
大明外廷之首的吏部尚书竟然有这么大的权力,有没有搞错,怎么会有这样离谱的制度,这太不符合大明大小相制的制度了吧,别的不说,要是吏部尚书乱来谁能吃得消?张超猜想的没错,明朝灭亡跟京察激化了党争有一定的关系。
面对他的疑问,吕先生笑的说道,“东主为官时日尚浅,对京察不甚了了也是正常。
虽然吏部尚书权力很大,但也不能说是一言而决,他需要征得都御史的认可,而且具体做事的是考功郎中和河南道御史,他们的考语也很关键,吏部尚书想一家独大也没那么容易。
对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是天子亲自主持的,吏部尚书并无特权。另外对于翰林,科道官员,一般都是很好的考语。自成化京察制度形成以来,一贯如此,已成为惯例。
所以东主您不用担心,对你的京察只是形式而已,更何况天下间要是论政绩恐怕没几个人能比得上您。”
张超听完点了点头,这才像话嘛,成化皇帝那么喜欢任用太监,怎么可能给吏部尚书这么巨大的权力。
四品官一般是参政道员,后世的副高官官员,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副省以上官员属于中管干部,由皇帝亲自考核
而不同于后世的是,副省以下的官员,则统由吏部都察院决定进退,并不是由地方大员来决定的,怪不得在大明,有这么多的官员不愿意待在地方。
而类似翰林院这样的储备高干,给事中御史这样的纪委干部则是会被另眼看待,这也很正常,这两类人群一类不干活,一类是自己人,再怎么考察也不能考察到自己身上。
想起京察,张超就像吞了一口狗屎,按照规定,文官呈上的奏折不能说自己的功劳,只能说自己的不足,最后还要表明自己干的不好,请求辞职。
向张超这样年轻力壮的给自己找的辞职理由就是浮躁,而岁数大的往往就是老了干不动,不能效犬马之力。
这样的奏报呈上之后,那些吏部要拿下的官员往往就会被顺水推舟,赶回家致仕。
要是罢官理由是贪暴,好吧,你就出名了,除了罢官之外,名声是彻底臭了,所以除了实在是名声太臭的官员,一般来说贪暴这样的大杀器是不会用上的。
这也就是史书上明清官员罢官理由清一色的浮躁和年老不能胜任,这往往就是京察和大计造成的,而张超并不知道清名在外的王天官竟然准备给他挂上贪暴的罪名,要不然他不会这么自在。
他这一次到三都澳一来是与福建官绅的谈判算是成功了,那他总是躲在东番岛也不是个事情,需要与这些人见见面,有些东西需要面谈交代一番。
另外就是他这次过来是来迎接南京济世医院的医疗队,这只医疗队组建的并不容易,东番岛这样的荒僻孤岛,又是常年炎热,疫病当然很多。
而济世医院的医生在南京既有社会地位,又有很高的收入,他们怎么可能有动力跑到这个鬼地方来给大兵治病。所以即使张超给出了很高的待遇,但也没几个人愿意过来。
到最后被动员过来的都是对张超极度崇拜的学生,另外还有一个主动报名的,一个很特别的人物,汪春华。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小妹难产时说的那番话很快就流传出去了的,她与张超有私情也就成了实锤。这对于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朝小官员】最新更新章节〖第370章 刺杀〗地址https://m.888gp.org/54_5451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