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丹东 二(2/2)
韩嘉将这些高句丽奴隶组织起来,让他们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每次只发给他们很少的食物,但发给了这些高句丽人渔船、渔网,高句丽人想要吃饱,只能向大海寻求帮助。
韩嘉在海岸边建立了简易的码头,高句丽奴隶的渔船每日从这里出发,从这里结束,每日捕获的海货,韩嘉让他们上交一成,用来供养随迁而来的中原百姓。
高句丽发现,这里的生活,倒也并非无法忍受,比起马管水身处的山地崎岖,丹东这里土地平缓,交通方便,海面上的风让丹东气候温暖湿润。
而在高句丽治下,他们接受高句丽官府的盘剥,要比丹东多多了。韩嘉甚至出台政策,让高句丽人管高句丽人,从高句丽选举了虞人,看管码头,收取海货。待中原人的房屋全部建成后,韩嘉同意高句丽人盖自己的房屋。
如此,虽有大量高句丽人进入丹东,但并无动乱发生。
其实也并不奇怪,高句丽人,本就是东胡、箕子国、扶余、逃难的燕国百姓组成,人种组成十分复杂,比起高句丽人粗糙的统治,韩嘉在丹东采取的温和政策,是高句丽人难以产生反叛之心的关键。
任何繁荣的地方,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强大的吸引。就像现在的人喜欢往大城市跑一样,丹东此处也成为了周围部落的中心。
虞人在收取海货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些身穿兽皮,携带毛皮、野味的人,他们自然不是高句丽奴隶,而是对岸的一些小部落的人,慕名前来交易。
在大自然的残酷之下,一个部落的生存总是异常艰难的。看到丹东这里如火如荼的建设,这些部落的许多酋长便派人来,指望与丹东建立贸易往来。虽然丹东现在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他们的。
可是丹东有兵,这里有别处没有的安全。各部落之前交易,往往会产生分歧,争斗,强者劫掠弱者,成为常态。
这些弱小的部落,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势力为他们做主。
丹东的强势崛起,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辽东王的势力已经波及马管水岸,不久也会跨过马管水,将他们也纳入统治之下。这是有智慧的各部落酋长的共识。
韩嘉将这里的大好形势写成文书,向刘辟非汇报,寻求刘辟非的意见。
刘辟非来信,说:“丹东之事,君自决之。”这是刘辟非见到了韩嘉的汇报后,对于韩嘉能力的信任。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秦汉之建国路】最新更新章节〖第179章 丹东 二〗地址https://m.888gp.org/59_5941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