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陛下的伟大付出!贤王的崛起!(2/3)
全盘的局面都看在眼中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就已经在心里面给太子李承乾送去了死牢,而给他的三皇子打开了捷径——玄武门的那一场会战,便是此消彼长的最好证明。
也是对于大唐帝国未来的发展来说,对于国内的政治和军事的方面,都是好到了极致的转折点。
因为他李世民得到皇位的来路,可以说不光明磊落,也不坦荡,所以他这一个爱面子的君王,从小就熟读圣贤书,更是懂得局势,具有大格局、大眼界的君王,实在太想要在自己任职大唐皇帝、统领天下的时候,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帝王之术,将大唐帝国打造成一个史无前例,后来很难超越的盛世。
因此,李世民即使是坐到了龙椅,得到了通天的权势,却依旧礼贤下士,依旧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不阻止外戚干政。
这便有意无意地促使了外戚在朝堂的势力扩增,而负责治理天下的文臣们又大多是靠嘴皮子,是靠政治这一把利刃,在官场、朝堂上面,杀出一片血路。
这便导致了大唐的朝堂时时刻刻充满了文官与文官之间,文官与武将之间,新派和旧派之间,太子党和中立、李泰、李恪派之间,数不胜数的争斗。
而在这场政治上面明争暗斗的过程当中,文官的力量势必要比打天下的武将更为强大,毕竟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想要依靠文臣的力量来治理天下。
故而在立储君、立太子的问题上面,太子李承乾是在以长孙无忌、高士廉等帝国中枢的一把手、帝国政坛的大佬用立起来的那么日后他们得到了更大的权利,更多的功劳,做出了超越君臣关系的事情,公然跨过了身为臣子的权力,那他李氏王朝,怎么可能做得到长治久安呢?
猛虎之榻,启容他人安睡?
所以,大唐帝国的陛下在意识到了太子李承乾就算是有朝中百官们的簇拥和支持。
却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皇帝。
也绝对难以胜任统领天下、权衡老臣为主的“权臣”和皇权之间的关系。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时间点上。
派遣他李世民最为看中的庶子,到岭南道任职,发展自己的势力。
为其提供磅礴发展、壮大自身的势力和实力的机会,乃至是到后面为三皇子、当时还是岭南王的李恪,创造出跟太子李承乾公然决斗的机会便是想要扶持一个更加适合当帝皇,更加适合成为一名能够实行帝王之术,将大唐的江山稳固,将李氏的皇朝持续发展、走向更繁荣的社会!这也就有了李世民这一个堂堂大唐帝国的君王、皇帝,对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在皇位的继承问题,有所妥协的先例!要知道这可是在太子的位置还是李承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想象得到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一幕君王李世民,竟然会在帝皇之位继承的问题上面,跟自己的第三个儿子进行协商和妥协啊!当时涉世未深的李恪惊讶到了。
就算已经知道了击溃了太子李承乾之后,又将四皇子李泰治理得服服帖帖的时候,自己距离皇帝之位的位置,已经不远了。
但是他李恪作为穿越众,即使是有着系统在手,也很难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适应李世民既是皇帝又是父亲的身份,当时对自己说的那些话什么他想要成就千古一帝什么他想要在见到大食帝国和吐蕃帝国以及突厥帝国所在的中原、草原、高原地带,都成为大唐帝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时才会心甘情愿地将皇位拱手相让,而非跟他李二对待李渊那样,用逼迫的方式得到皇权这真的是怎么样的胸襟,才能允许一个志向远大、踌躇满志又窥觑皇位的三皇子,在他李二身为一代帝王的眼皮子底下,磅礴发展,乃至是主动提出禅让的事宜啊?
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眼界和格局,愿意让李恪这一个大唐帝国的藩王、三皇子,公然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形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之最强皇子】最新更新章节〖第534章 陛下的伟大付出!贤王的崛起!〗地址https://m.888gp.org/60_6083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