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巨星陨落五丈原(3/4)

诸葛亮如果真的厉害就会出武功,沿着南山向东攻击,如果上了五丈原,那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

蜀军主力退守五丈原,司马懿决定将魏军主力趁势推进至渭水南岸,这让众将有些吃惊。按照大家的看法,既然拖着不打更为有利,那么待在渭水北岸岂不更好?渭水可以作为屏障,如果蜀军来攻,正好沿渭水展开阻击;如果蜀军不来攻,那就这么耗下去。

司马懿解释了攻击渭水南岸的理由:“这一带的百姓都在渭水南岸聚居,这是非争不可的。”

原来,渭水行进到这一段,不是从南原与北原正中间走过的,而是偏向北原,让渭水南岸一带拥有了大片耕田,人们也习惯于在南岸居住,从陈仓至郿县几乎都如此,如果不过河,让蜀军放手去一一占领这些地区,那蜀军的粮食就会得到大量补充。

三国时的陈仓,往东是郿县、武功。五丈原背倚大山,俯瞰脚下、虎视左右,确实不易进攻,其视野之内的确有大片的农田。

也许这就是诸葛亮据守五丈原的真实用意,他仍然坚持“稳扎稳打”的策略,以五丈原为战略支点,不急于向东攻击,而是先占领陈仓到武功这一线的大片地区,好与魏军长期相持。

司马懿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坚持让魏军主力渡过渭水。渡河后,魏军在五丈原附近扎下营垒,司马懿命部将周当率一部人马驻扎在阳遂附近,本意是想把这作为诱饵,待蜀军来攻时从后面包抄,但蜀军没有任何行动。

渭水在此有一条支流叫武功水,诸葛亮命步兵监孟琰驻扎在武功水以东,司马懿派人进攻孟琰,诸葛亮命人在武功水上搭建竹制浮桥,过河射杀魏军。魏军一时无法得逞,诸葛亮干脆在五丈原附近搞起了分兵屯田,做长驻的打算。蜀汉的屯田兵和渭水岸边的百姓杂居在一起,大家相处得很好,百姓乐于接受,蜀军也军纪严明,后世对此评价很高。

诸葛亮用尽了各种办法引司马懿来战,但渡过渭水后的魏军始终避而不战。诸葛亮多次派人到司马懿那里下战书,还送给司马懿一些女人的服饰以激怒司马懿,司马懿把衣服收下,既不生气也不出战。

魏军将领却没有这么好的脾气,纷纷请战。开始还好办,时间一长司马懿也有了压力,他于是郑重其事地给魏明帝写了一封请战书,言之激昂,请求出战,为表示郑重,司马懿特意让手下的主要将领们一一署上名。魏明帝当然明白司马懿的用意,知道司马懿快扛不住了,到他这里搬救兵来了,于是派卫尉辛毗为特使前往军前,名为慰问,其实是阻止众将的请战行为。

辛毗是曹魏老臣,被称为骨鲠之臣,事曹氏父子三代,以耿直著称,一旦认定的事就会坚持,谁的面子都不给,曹叡命辛毗兼任司马懿的大将军军师,持节,前往关中前线。蜀军又来挑战,司马懿顶不住压力,表示要出营迎战,辛毗拿出魏明帝赐给的节,立于营前,魏军不能出。

姜维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诸葛亮,忧虑地说:“辛毗一来,魏军不会再出来交战了。”司马懿的把戏瞒不过诸葛亮,他对姜维说:“司马懿本来就不想出战,之所以再三向上面请战,是做给下面的人看的。为将的,率大军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有办法对付我们,用得着向千里之外请战吗?”

这段相持的时间长达几个月,在此期间双方也有一些往来。

司马懿每次视察军阵都相当隆重,必然穿戴全副武装,他没见过诸葛亮,不知道诸葛亮平时穿什么,就派人出去看,有人报告说诸葛亮坐着一个简单的小车,头戴葛巾,手里拿着羽毛扇指挥三军,蜀军随他的号令整齐进退,司马懿听完,感叹道:“诸葛先生真有名士风采啊!”

有一次,司马懿会见诸葛亮派来的使者,不问军中大事,只问诸葛亮的日常生活,问得很详细。在两国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更新章节〖五十八、巨星陨落五丈原〗地址https://m.888gp.org/60_6086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