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4)
顾颉刚先生说按照正史的方法写一部《三国演义》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如此,对于热爱三国历史的人来说,用正史的方法和时代的语言讲述三国时期所发生的那些有温度的故事仍然是一种追求,这也正是写作本书的初衷。
人们心目中的“三国”是个广泛的概念,不能把它理解为曹魏建国(220)到孙吴灭亡(280)的这60年,还应该算上汉末的一段,至少从董卓乱政算起,这样才能交代清楚三国的来龙去脉,《三国志》《三国演义》等都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本书也予以参照。
本书讲述的内容均来自于《后汉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晋书》、《华阳国志》等史籍以及三国时期的各种文集、诗集等,为保持阅读的流畅性,书中没有一一注明所引述上述典籍的出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原文对照阅读。
史书中的地名历来是读史的一大障碍,关于地名,本书参照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加以古今对照,并在行文中予以说明。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南门太守
写于古都西安
主要官职简介
汉末三国的官职体系较为复杂,盖因朝廷更迭、制度不断变化所造成,先有东汉朝廷,继而魏国封建,之后魏、蜀、吴相继建朝,要将各项官职按朝代、体系一一阐明将十分庞杂,读起来也较为枯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通典》《东汉会要》《三国会要》《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等典籍。为便于阅读,此处仅就书中涉及的主要官职进行介绍,为使条理更为清晰,特作简单归类,若存在不严谨或遗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朝廷官员
(一)上公
1。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一般无实际职守,东汉及魏、蜀、吴均设,属荣誉性职务。
2。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东汉及魏设有,多属荣誉性职务。
(二)三公
1。太尉:三公之一,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
2。司徒:三公之一,中央掌民政的最高官员。
3。司空:三公之一,中央掌水利、营建、郊祀的最高官员。
(三)丞相及属官
1。丞相:汉末本不设丞相,曹操废三公改丞相,丞相总三公之职,其后魏国及蜀、吴均设丞相。
2。丞相长史:丞相府负责综合事务的官员,类似于秘书长。
3。丞相主簿:典领丞相府文书等事,类似于办公室主任。
4。诸曹掾:丞相府内设若干曹,类似于处,各曹掾类似于处长。
5。诸曹掾属:丞相府各曹的副长官,类似于副处长。
6。丞相军师: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军事参谋。
7。丞相军师祭酒:祭酒是首席之意,本职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参谋长或参谋处长。
(四)九卿
1。太常(或称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2。光禄勋(或称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宿卫侍从。
3。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4。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
5。廷尉(或称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6。大鸿胪:九卿之一,掌管王侯封国和各少数民族事务。
7。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
8。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及国家财政收支。
9。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五)宦官
1。大长秋:皇后所在长秋宫的宦官总负责人,后宫宦官的最长职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更新章节〖序〗地址https://m.888gp.org/60_60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