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乱世中的一点平和(1/2)
刘辩完全收复弘农九县已过去三月,华歆所制安民六策也行程文书,在各县实行。
减赋税,轻徭役,弘农百姓欢欣鼓舞,称赞弘农王仁爱。垦新田,扩种植,弘农百姓干劲十足,期待一个丰收之年。重农桑,广纳粮,官家仓廪有了一定的粮食储备,具备了一定应对灾祸华的能力。
刘辩在弘农城设置了一个不记名的无人监视的大盒子,他管这叫意见箱,旁边放有空白的竹简,弘农百姓皆可畅所欲言,他定期收集,对其中的意见做出答复。
他不仅听臣子的谏言、良言,还要听百姓的意见,并做出反馈。
关于兴学问,举贤能,修礼法,重教化这一方面,刘辩原本想交与华歆,然华歆又要兼顾政务,力所不逮,华歆便向刘辩推荐了几个人选。
一为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县人,二为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县人,三为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三人皆当世大儒,有立学之能,是华歆求学于太尉陈球时的同门。
其中管宁因黄巾起义已与邴原、王烈结伴率家人往幽州辽东郡公孙度处避难,刘辩、华歆皆修书一封令人带往辽东,此信需渡过渤海,又要小心被辽东军士扣押,而管宁收到信时是否会来,尚未可知,难以期待。
郑玄此时因北海黄巾余党猖獗,避乱于徐州,然其早年遭遇党锢之祸,被禁锢在家十四年,后解除禁锢,对朝廷征召屡辞不受,一心讲学。刘辩、华歆亦各修书一封,命人送往徐州。
卢植是三人中,刘辩最想请出山的一人,在他的记忆中,董卓召集百官,欲废黜他而立刘协,大殿之上仅有卢尚书一人敢出言反对。卢植因此得罪董卓,无奈逃离洛阳,此时隐居在幽州上谷郡军都山。
刘辩请皇甫嵩亦修书一封,一共三封,命董横亲自率人送到卢植手上。
这三封信,刘辩要保证一定可以送到。
他的信很简短,也很诚恳。
上书:
卢公亲启,
自大殿忤贼,寡人与公已有八月未见。公离开洛阳后,寡人亦侥幸从鸩酒下走脱,一路至弘农。又历时数月,将弘农国内肃清。
寡人幸得华子鱼安民六策,欲行休养生息之策,拒董贼于函谷关以东,以保汉室。
望公助我。
弘农王,辩。
一切安排完毕,剩下的只能静待结果,凡事皆不能强求。
在这段时间里,董卓一面派李傕率大军在平阴虚张声势,吸引河内太守王匡部将韩浩的注意,一面派遣徐宁由小平津渡河,绕到驻扎于河对岸的韩浩军身后,重创韩浩,后者只率百余骑退走。
王匡麾下军士几乎损失殆尽,复回泰山郡募兵。
河内义军少了王匡一支,实力遭到削弱,袁绍更加有理由不再出兵。
除此之外,兖州刺史刘岱一次宴会后,将与他不合的东郡太守乔瑁杀害,以麾下王肱任东郡太守,领乔瑁之兵,然乔瑁麾下军士不从,两军相斗,死伤无数。
酸枣义军内部,众人对刘岱的行为颇有微词,内部已经出现裂缝。
各地多有黄巾余党、盗匪趁乱而出,欲浑水摸鱼,在乱世讨到一些好处,弘农目前还算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地方。
另一边,刘协竟然主动将被刘辩击败的两支西凉军将领段煨、董承召至长安,各有封赏,不只是拉拢人心?还是引狼入室?
也许是那日段煨一直态度恭谨,令刘协心生感慨,认为后者与董卓不同,如今段煨新败,正好可以拉拢一番。
招揽董承也大抵如此。
但是,段煨与刘辩因秦远一事已有嫌隙,欲致其余死地,刘协召段煨入朝,不知兄弟俩会如何在段煨一事上达成一致。
亦或是一直持有分歧。
段煨入长安之后,将此前魏续、宋宪、侯成三人欲霸占华阴之事讲与董旻、董璜两人,两人原本就因为流言对吕布有些猜忌,这样一来,猜忌之心更重,甚至派人传信董卓,望其早日回长安主持大局。
在长安,两人还没有自信能斗过吕布。
董旻、董璜猜忌吕布,这是背地里散布流言的王允所乐于见到的,这样,他才有机会将贼人除去,还长安一个清净。
另外,他派出一个家仆,往弘农而去,捎一个口信与貂蝉。
如今,弘农王刘辩已经扫平国内西凉军,完全控制了弘农国,可谓又一个崛起的力量。然而,王允心中隐隐有一些担心,他担心后者觊觎帝位,所以需要一个人来监视刘辩的一举一动。
而貂蝉是不二人选。
他坐在府上感慨,没想到貂蝉主动请缨去弘农送信,今日竟还有这般作用。
想毕,这世间没几个男人能抵得住貂蝉的美貌。
早先,他只想让貂蝉过上安宁、平淡的日子。
现在,他成为三公之一,主持朝廷大事,百官以他为主心骨,沾染上了权利,心境也跟着稍微变了一些。
竟让貂蝉做一些奸细之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零三章 乱世中的一点平和〗地址https://m.888gp.org/72_728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