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阶段性落幕(1/2)

争论两个多月的嫡长子制和子以母贵祖宗旧制,到此有了最终的结果,爱新觉罗家族的老传统占据了上风。[: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然清宁宫皇后无子,关雎宫宸妃无子,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她们只能靠边站。

出身科尔沁部落贵族之家的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就成了身份最尊贵的妃子,子以母贵,皇太极年仅三岁的九儿子福临,正式成为了大清的第一任皇太子。

太监拿起第二道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和硕礼亲王代善,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掌镶红旗和正红旗事务,为大清夙夜辛劳,然自请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不堪重负,恐怕耽搁军国大事,朕体念礼亲王一片赤诚之心,准其卸任正红旗旗主职务,仍兼任镶红旗旗主职务,特赐冠冕之上可加东珠两颗,可红绒结顶,钦此!”

一棍子把王公大臣们打的眼前直冒金星,皇帝这是要拿礼亲王代善开刀了,别的说词都是些虚的,夺掉他的正红旗旗主职务才是真的,当然了,这个给的待遇也是前所未有的丰厚,按照大清典制,亲王的冠冕只能用十颗东珠,唯独皇子的冠冕才能红绒结顶。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第三道旨意又来了。太监拿过第三道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颖郡王阿达礼,太祖高皇帝之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颖亲王萨哈璘之子也,人品敦厚聪敏善战,著领正红旗旗主之职,钦此!”

三道圣旨的用词表达了三个意思,诏曰,是针对全国的官员和老百姓,这表示朝廷有重大的政事要宣告。制曰,是针对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的,表示皇恩浩荡。而敕曰,是封赏晋升加官进爵时用的,这个敕字,有告诫警示的含义。

朝野皆知颖郡王阿达礼向来唯多尔衮马首是瞻,这样一来,多尔衮就得到了两白旗和正红旗三旗的兵力,比以前更加位高权重了。

实力决定一切,如今能对睿亲王有压倒性优势的,也就是皇帝统帅的上三旗,除了镶黄旗和正黄旗,还有豪格的正蓝旗,这些都属于皇帝的亲兵,地位高于其他的五旗。

严格说起来,还是皇帝的实力强大的很多,因为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是皇帝的力量,如果不是这个局面,那一定是皇太极的脑袋被门板给夹坏了。

经历了这次的事件,礼亲王代善很荣幸的成了豪格的替罪羊,他所属的两黄旗势力,已经逐渐开始削弱,不久将会慢慢退出了大清的朝堂,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想出那么恶毒的主意,害死了范文程的缘故。

立太子是大清的一件盛事,皇太极晚上将会在皇宫大宴群臣,多尔衮知道以俞燕飞的身份,断然没有可能进入这种场合,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注意,是喜悦而不是果实。

他带着礼物来到绸缎庄,把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知了俞燕飞。作为一个来自大明的商人,参与进来就是天大的荣幸了,除非肯留在大清为官,否则他的警惕性和戒备心是难免的。

等多尔衮走后,俞燕飞心里觉得非常得意,一个立太子的借刀杀人计策,就把明朝君臣恨之入骨的背叛者搞掉了,实在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当然了,他还没有那么浅薄,事态的进展都在自己的控制中,这才是最让他高兴的。

英勇善战得到诸臣拥戴的豪格没有成为太子,他是绝对不甘心屈服的,会使出各种手段和多尔衮斗。而福临一个小娃娃成长起来,需要最少十几年的时间。

等到锦洲城的大战结束,皇太极死在多尔衮的手里,大清一定会陷于内乱,豪格一派和多尔衮一派双方斗得你死我活,年内绝对无暇顾及辽东的形势,这就给了自己充足的准备时间。

等回到关内,豫南省的局势也该到了白热化,李自成肯定要对几个主要城镇下手,以此来扩大影响力,特别是对老福王所在的豫南府蓄谋已久,据历史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大导演】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八十章 阶段性落幕〗地址https://m.888gp.org/84_8458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