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扎克伯格(2/3)

来,那他在圈子里的名声可就臭了,以后可就不好抬头见人了。

······

金国峰参加完酒会,忙完自己的事情之后,就带着从美国回来时,老师让他带回来给老朋友们的礼物。只不过他回来就忙于工作,有些忘记了这件事情,直到最近清闲下来才想起来。

金基德导演,是一个用画面说话的导演,一个永远关注边缘人的艺术家,每一部作品带有金基德独特的个人魅力。曲折的人生经历,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电影教育,却在10年中拍了12部电影,作品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光彩。他的作品每部都十分精彩,可是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

出色出奇有时或许是因为不循正道。金基德从未受过任何正规科班教育,甚至连副导演都没有做过,一上来就是编剧导演,完全没有任何框架规矩可循。这一切,都是拜生活所赐。

金基德生于1960年,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生于1960年和生于1970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1960年出生的人,就意味着他们要和朴正熙一起生活到20岁,这个独裁者的开发政策将一代人邀请到文化沙漠,朴正熙被刺杀后的十几年,他们就这样“”地留下来。

金基德()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奉化郡,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山村里长大,自小热爱绘画。他的父亲是个经历过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母亲只是名普通主妇。

九岁时金基德随全家移居汉城,金基德在一所农业技术学校就读,在哥哥被开除后自己也被迫辍学,至此他已经结束了自己所有的学业。金基德的青春期几乎都是在工厂里度过的,为了谋生他离开学校后在各种机器前日夜劳作直至20岁入伍,加入韩国海军。当完5年的兵,又在一家残疾人收容所里干了5年的体力活,金基德终于决定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去巴黎的飞机票,那是1990年,是金基德生命中的转折点,那一年他30岁,“30岁之前的生活,我宁可把它忘了。”

“我在法国蒙托利埃海滩画了两年画。我没有参加任何官方展和其他活动;我只是自己画画,在街上展示我的作品。我在德国慕尼黑也弄过街道展,在那里我知道了埃贡·希勒的作品。我在‘坏小子’里放入他的画,是因为第一眼扫过这些画会让人觉得很粗俗,看上去像是淫秽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凑近一点看,却是非常纯净的。他们展现出那些被包裹着的人们的形象。”两年后,金基德回到韩国,但生活境况仍不容乐观。为了争取资金,他以生疏的书面语在6个月内火速写了几个剧本,居然获奖,由此开始了从美术往电影的转变。

有一种说法,一个导演,终其一生,拍的只是一部电影,好像小津安二郎。而金基德的风格,就是美丽然而冰冷的噩梦,唯美的镜头里透着生命的残忍。他的电影令人悲伤。

残忍有时又和纯粹紧密相连。金基德的电影,画面美、意境美,人物美——美到如同水墨画,还带着湿漉漉的气息;第二个特点是人物少,场景少,对白少。奇妙的是,台词如此之少观众却不会觉得不耐烦,“言为心声”,如果影片已通过别的画面语音将深刻的内涵紧凑地表现了出来,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张力之下,大约也就无暇顾及演员有没有说话。因此,金基德的电影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国际电影,因为他完全摆脱语言的束缚,他的电影所体现的情爱、暴力、禅定虽都剑走偏锋,却是人性所共通。“边缘是我们社会中的一面,在边缘生活的人总是比较隐蔽,这些生存在艰苦困境中的人也是非常美丽的。”他的电影另一惊人之处是“神速”,所有的作品最多也就是在十几天内完成。时间如此之短,而每一部竟都是佳作,这样的导演,难道不是天才!难怪人们封之为“难得一见的领袖型天才导演”。

金国峰这次借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韩娱之制作人大亨】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七章扎克伯格〗地址https://m.888gp.org/8_837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