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议定办法(2/4)
挣钱了。
福建各地的盐商也是看准了这一点,似乎是商量好了一般,把盐的价格提升了一倍多,有的地方更加离谱,提升三倍有余。这个时代食盐的价格可不是后世的一两块钱一包,一包就是一斤。现在的全国平均的价格是粗盐一两五钱一石,算下来就是十五文钱一斤,换成后世的软妹币就是九块钱一斤。而现在的福建盐价被提高了一倍之后,就变成了近二十软妹币一斤,有的地方更贵。要知道福建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全福建普通百姓平均收入也不过就是大约一天十来文钱罢了。百姓一天的收入就只够买一斤盐的,这样算过来的话,这盐的价格可就不是二十软妹币了,算成五六十还差不多。这对于家中收入稳定的人家还好,若是没有工作有没有土地的人家,那日子可就相当难过了。
“不对啊,福建盐运使博洛武将出身,虽然贪财好色,却还不会出这样的纰漏,关键的是这个传言,难道”姚启圣不愧是久经官场,这些年也不是白给的,一下子就想到了关键之处。这份情报当中还提到,有几个地方流传着是耿精忠缺钱了,因此才把食盐的价格提高,虽然只是几个小地方,但是人言可畏啊。
“不错,他盐运使司衙门专门管着这些盐商,若是他们不出问题,就凭下面那些负责分销的盐商,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随意提价。”耿精忠眼睛精光一闪,出口说道。年初在皇宫里对康熙做的那一番表情都是白费了,看来康熙小麻子比想象中还要聪明。清初的盐法乃是沿袭明制,基本上实行老式的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衙门交纳盐课银。领取盐引(运销食盐的凭证)。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但领取盐引则须凭引窝(又称窝根、根窝),即证明拥有运销食盐特权的凭据。盐商为了得到这种特权,须向政府主管部门认窝。认窝时,要交纳巨额银两。握有引窝的盐商就有了世袭的运销食盐的特权。
“看来咱们打入官府的力度还是不够啊,这样关键的信息居然没有事先发觉!”耿精忠咬了咬牙说道。“还有,若是我没记错的话,海澄镇的卢家就是百年盐商吧。专营海盐,那两个大型的盐场虽然不算是他家的,但是却一直是他卢家在负责。亏他还是贸易公司的大股东之一,这么重要的信息居然没有知会王府一声,看来,他的心根本就不在咱们这边啊!”
“王爷说的是。这些盐商垄断了全国食盐流通的全过程,肆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剥削灶户和百姓,获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他们与朝廷及各级官府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能不知道内情。但是却完全忽视了王府,那就其心可诛了!”姚启圣也是摇摇头说着,这些家伙真是不知足,他们已经最富裕有的人了,居然还行此事,真是
“也好,看来这两年我对他们都太温和,是该找一些鸡来杀杀了,不然那些猴儿该翻天了!”耿精忠冷声说道。
“属下觉得,杀鸡儆猴远不如杀猴儆鸡来的有效,这是王爷的辖下,还容不得他人搅风搅雨!”姚启圣也不是不会下狠手,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开始做罢了,提出这个建议,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
要问盐商到底多有钱,从后世电视剧上就可以看出来。记得后世那些清宫剧上面经常拍摄的,康熙乾隆喜欢南巡,一般都是长芦、两淮等地的盐商承办差务,供亿浩繁,以博皇帝的欢心。此外,后世历史上康乾以后,清政府每遇重大军需、庆典、赈务、工程之时,盐商往往踊跃捐输巨额银两,多则数百万,少亦数十万。有这么一则记载,说是乾嘉年间,各地盐商报效捐输军需就达白银三千万两之巨,其中两淮盐商为支持清政府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四年到八年的短短四年之间,连续六次捐输,共达白银一千两百万两。
对盐商的报效捐输,清政府在政治上奖给职衔,使其本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三十九章 议定办法〗地址https://m.888gp.org/1_182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