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手的细节,也决定成败(3/6)
露了他此时内心的安全需要。
这是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的结论。他说:“人在感受到压力或心烦意乱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用嘴咬某样东西。追其根源,这时人不自觉地是想回归到小时候吸吮母亲乳房时的感觉里,因为这种动作在人的潜意识里最有满足感和安全感。小孩多用拇指代替母亲的乳头,成人则用香烟、眼镜腿、笔之类的东西来代替,两种方式,一种心理需求。后者只是一种理性的隐讳罢了。”在一些重要场合中,当有人不自觉地出现这种体态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作综合判断,必要时,应该给予的是理解和肯定。
说话时,完全没有表情没有动作的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特别是想隐瞒什么,或撒谎的时候,人的双手常常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小动作。正是因为双手位于身体易于观察的部位,如果细心的话,手的动作还是比较容易观察的。所以,在交谈过程中多留心对方的手部动作,对你辨别对方说话的真伪是很有帮助的。
双臂交叉所传递的信息
人的上肢部分,除去双手以外,手臂和手腕这两部分也可以显示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
我们常常见到在交谈或听报告时,有人喜欢将双臂交叉在一起,通常情况是用左右手分别抱住相反方向部位的手臂肘部,乍看上去,好似一种悠闲自得的神态。
那么,这种交叉双臂的姿势有什么样的心理意义呢?相信许多人都注意过这样的情形:裁判做出一个判定,某方球队教练有异议时,他就会跑到球场上,或直接冲到裁判的面前指手画脚地抗议,两手时而乱挥,时而愤愤不平地将双手插入口袋,甚至紧握拳头,以此威胁裁判。这时,即使电视转播的画面不将两人争吵的有声语言播放出来,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两人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语言来领会各自的真实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裁判只需两眼瞪着这位教练,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一种防卫性的姿态——实际上,他们大多会采取这种做法。这一动作表明,从那教练一开口,裁判就已经很明确地表现出他要坚持自己的判决,不管教练怎样抗议,都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时,他还会一言不发,转过身去背对教练,意思是“你的废话已经够多了”。
由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这种双臂交叉的姿势表示的是一种防卫的、拒绝的、抗议的意义。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双臂交叉的动作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而且表示的意义也具有全球的普遍性。人们在一起争论时,经常使用这种姿势:小孩子们叉起手臂抗议父母的唠叨,老年人叉起手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姿势似乎可以使人感觉稳如泰山,可以经受得起任何打击。
实际上,研究表明,交叉的体势——无论双手的交叉(不是十指交叉),双腿交叉相搭,还是双臂交叉,都构成一种“十”字状或“”状的形式,都显示出矛盾、多种情况交互影响或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存在。就双臂交叉的姿势来说,暗示当事者思想上的“疙瘩”,就如同处于十字路口上的人,不能确定何去何从,或者表示此人对对方所说的内容不那么信任,甚至有些排斥或拒绝。
因此,这一身体语言并不总是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是舒适、自得的表现,相反,它往往是消极的、非开放的象征。事实上,它表现出姿势使用者内心正处在选择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定,或者他已经在内心拒绝了对方的意见或建议。这时,为了能够改变对方的态度,从而使其接受或认同自己的思想观点,作为信息输出的一方,应设法使他放弃这种身体姿势。至于怎样判断这一姿势是属于防卫性的呢,还是属于放松性的,除了根据场合判断,还可以注意看他的手:手指是放松的还是握成拳头,两手是轻松摊开的还是紧抓双臂以致青筋突起。
有研究指出,在人们所考察的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心理学与读心术】最新更新章节〖第19章 手的细节,也决定成败〗地址https://m.888gp.org/242_242023/19.html